浅谈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从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从而使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继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精神环境指的就是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活跃于课堂教学中的气息和氛围,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成绩普遍会提高;而在紧张、压抑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会下降。可见,课堂气氛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素质型课堂教学则对教师能否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作用,去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气氛,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的载体。
一、塑造良好的形象及人格魅力是形成积极课堂气氛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由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是他能否吸引学生的主要力量源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风格是形成积极课堂气氛的保证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创造性传播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保持这个体系不断更新、补充、扩大,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站到讲台上,犹如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上,演员的演技是否精湛,是决定一位演员是否成功、观众是否喜欢的重要因素。现在的素质教育,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在驾驭课堂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学风格活泼幽默、语言生动鲜明则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过程有张有弛,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