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研究(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
论文摘要: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解决这一薄弱环节的关键在教师。本文从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人手,分析了短期培训必要性,梳理了短期培训的种模式,提出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的基本原则。
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在农村乡镇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低下。这与全面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不适应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毕竟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因此,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墩而就。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村幼教工作者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要让幼儿教师对自身工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长期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短期培训应该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公办幼儿教师认为合适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按程度列为脱产学习、假期培训、送教下乡联谊‘结对子’、函授、双休班、自学,并有高层次的研讨班要求。送教下乡、手拉手的形式,与城市优秀幼儿园联谊结对子,在公办幼儿教师眼中也占有比较明显的位置,是他们拓宽视野,展开园际交流愿望的表达。民办幼儿教师更实际倾向于首选双休班和假期培训班,然后是研讨班(也表达出强烈的提高专业素质的意愿)和其他形式。代课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重在业余时间培训。公办幼儿教师选择脱产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显示了强化提高专业素质的热情,比例高于民办幼儿教师3倍、代课教师5倍。脱产学习和研讨班形式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位置值反差虽大,却都是结合自身实际、专注于专业素质提高的实效选择。”这是教育相对发达的武汉市农村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渴望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这种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对短期培训的渴望。
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更令人担心。曹小瑾在2007年对广西横县等地的421名乡村幼儿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着明显的‘四缺’:其一,学习进修缺时间,约有26%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而乡村幼儿园一般都是规模小、教师少、假期短或无假期。教师即使是参加函授进修,每年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学习。其二,在职培训缺经费。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加上乡村幼儿教师收人低,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其三,参与培训缺动力。由于农村家长缺乏幼教知识,观念陈旧,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管好’‘吃饱’的低水平,教育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到位,乡村幼儿教师也只有安于现状。其四,培训制度缺保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在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培训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去参加长期的脱产培训,无异于“釜底抽薪”,严重一点可以称作“缘木求鱼”。此,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要抓住他们自身的特点,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有利于保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提高。
二、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教育边缘化和缺乏监管的情况,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各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项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统筹监管,确保教师培养质量。这些有力的措施中摆在前列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的短期培训,其必要性如下:
(一)短期培训适应大规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迫切需要,有空间有对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从学前教育重要性来谈的,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需要大规模教育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第一要义。但是从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参加市一级和以上级别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十分有限,如武汉市2008年对农村幼儿首届免费培训只有200人,这只占农村幼儿教师的极少数;一部分县市有自己单独的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和应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何况直接和农村幼儿教师联系十分密切的乡镇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新《纲要》颁布之后,农村幼儿教师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迫切需求,为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短期培训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
据估算,全国农村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需要专业培训。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补充大量的新的合格师资。采取正规学校的传统培养方式,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寻找不同于在院校培训模式,结合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应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认真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探索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显得十分重要。而短期培训具有时间短、形式活、针对性强的特点。所谓短期培训的时间短可以数天,而且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拆,这完全符合农村的作息时间,错开农忙与农闲,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将零碎的业余时间或者整块的时间灵活使用,便于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所谓形式活指短期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脱产培训,也可以是业余培训,既可以在校内举办,也可以在校外举办等,这完全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地点,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所谓针对性强指短期培训不求内容完整、全面,而是农村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其一是时间短,效率高,教学内容精简、实用,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为主,教学过程紧凑,更能适应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实用强;其二是重理论,专业性强。行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突破,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主要模式
所谓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是指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幼教理念”为目的的时间为6个月之内的培训。根据培训目标、项目的不同,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增强教师参训的主体意识,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应该说,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依据不同
的教学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为前提。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立体开放式的幼教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和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共同承担“河北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这种模式把培训一支热爱幼教事业,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必要技能技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短平快”、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该模式强调培训时间“全天候”、培训地点“全方位”、培训类型“多层次”、培训内容“多样化”和培训方法“多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