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一)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一)

详细内容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价值观;民主性

Abstract:The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in which the value of teaching is implied。Now we are in time of being in great need of such a relationship in the change of value of teaching in the changing society。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mocracy,equality,mutual。respect and hamony.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type rel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value of modem teaching;democracy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从教学价值观角度重新认识人们习以为常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渊源及现代价值取向
   纵观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古就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着《学记》就明确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出“师弟子者,以道相教而为人伦之一。”即师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的任务,“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西方教育史中,自古就有着与东方文化不同的内容,首推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或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尽可能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西方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洛克、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要尊重人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去育人,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更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施教。这种儿童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对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的人本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儿童本位,强调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健康和主动发展为教育出发点。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问性”等概念。这些提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教学价值观与西方教学价值观相互撞击之下形成的。应当看到,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因此,把西方的“儿童中心”自然教育价值观完全移植到中国的确有着相当的困难。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价值观也在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的地位自然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权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尤其是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教育民主,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学价值观由重视知识传递向重视人的健全、主动发展方向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转变有些困难,但既然是社会变革,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当前,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创建新型的关系,努力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着这些花苗,希望它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繁盛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