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论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

论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型本科院校 教师 主体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围绕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针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全面阐述了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为实现“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教师是“五个一流”的核心。充分发挥教师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实现“五个一流”的关键。?
  
  一、高校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前提系统工程。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而进行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此,在“五个一流”中,只有“一流的教师”是主体,而“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都是客体。?
  1.强调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有了主体意识,才能调动教师的主体潜能,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要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就要明确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即把“五个一流”中的客体:“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作为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二、教学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数量快速增加,高校的类别也自然分化。继续坚持精英教育的老牌大学,注重精英培养的质量,成为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大量“专升本”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明确定位,以教学带动研究,成为教学型本科院校。?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了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大发展,同时,问题也日益凸显。?
  1.教师的差距。教学型本科院校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同研究型高校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2.学生的差距。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大幅度提高。而大量的一般本科院校,所录取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存在明显差距。?
  3.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科的基础和学科建设相对滞后。?
  4.办学经费、设备、教学条件以及知名度与研究型院校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搞好这类学校的课程建设对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教育质量,具有广泛的意义。学校应着力建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课程,发挥其示范和辐射效应用;同时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
  教学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教师在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中的主体作用?
  
  “一流教师”内涵丰富,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高超的教学能力,高尚的师德修养等。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仅靠常规的教师进修和培训难以满足当前教师继续提高的需要。?
  高校教师要树立“教师发展”的理念。“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不同概念。“教师培训”是把教师作为客体,要求教师接受某种规定的教育、培训;“教师发展”则着重从教师主体性出发,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达到某种目标,并逐渐向教师的终身教育方向发展。?
  强调“教师发展”,就是要在教师中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发展动机,把争创一流教师看作自己从教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产生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的原动力。?
  
  四、教师在建设“一流的教材”、完善“一流的教学内容”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是培养人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是教学活动的范本,又是体现教学内容、传播现代科技与知识的载体。它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因此,“一流教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一流教材”,为“一流的教学内容”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