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一)

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本世纪全球经济与发展趋势的主旋律,这些对传统的人才观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班主任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中心问题是应试教育问题和中差生的学习成绩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应做好如下工作:(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二)协调好各科教师的关系,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三)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四)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五)大胆进行素质教育的各项改革试验,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因此,班主任应该有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与水平,切实肩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班主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本世纪全球经济与发展趋势的主旋律,这些对传统的人才观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素质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教育,也可以说是"主体--发展性教育"。它是以现时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对学生直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班主任老师,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骨干。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协调能力、教育艺术、工作方法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如何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呢?本人就这个问题谈以下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应试教育问题,二是中差生的学习成绩问题,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应试教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退出历史舞台,所以班主任要勇于战胜自我,敢于清除头脑中的陈腐观念,尽快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不突破"应试教育"的影响,便不可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因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思想。前者的特点是面向少数学生,不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后者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由"应试教育"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班主任必须做到既求真务实,又开拓进取,创造条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康,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全面提高素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不会瞻前顾后,等待观望,因循守旧,而是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开拓进取,迎着困难前进,不断清除"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扮演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开拓者的角色。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面向每一个学生及其方方面面,是一个班主任必须应有的基本素质。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可能完全一致,天赋有所差别,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就应该因人、因材、分层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之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特别是如何对待中差生的问题,促进中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系到能否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班主任首先,要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的生动活泼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许多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不论是讲课,还是谈话,都不能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有过失,不能体罚,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第三,要给学生以鼓励性期待性的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某一优点,而且能产生罗森塔尔期待效应,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较好发挥。
  
  二、协调好各科教师的关系,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班主任是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协调者。为了更好的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就需要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一方面班主任需要把本班的任课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教育集体,使其目标一致地共同教育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中小学各科教学,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协调好各科教师的关系,发挥1+1大于2的整体育人功能,完成共同的教育教学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班主任工作的艺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品质问题。如果说我们的班主任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很高,工作能力也很强,本人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不错,但与各科教师的关系不合谐,在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步调上无共同语言、无共同标准,达不成共识,建立不起荣辱与共的依存关系,就不可能造就出尊师重教、爱班爱校的优秀集体。这样的班集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较高的素质,这样的班主任很难说是合格的、称职的。
  班主任只有发挥自身的核心、纽带作用 ,虚心听取各科教师关于班集体建设、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主动与各科教师协调教育教学立场、教育教学的策略,求得各科教师广泛认同。这样全体科任教师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的风气就会形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开展多层面、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性教育是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寓教于乐",而且思想品德教育也能落到培养学生多种道德活动能力上,使学生能在自己感兴趣的"空间"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发现,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在实施班级素质教育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活动性教育,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
  第一、充分体现活动中的学生自主性。"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是我们班主任进行活动性教育的重要原则。允许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兴趣等去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活动方式。第二、让每个学生充当合适的活动角色。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个人在集体中恰如其分地成功扮演某种角色时,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心理作用和个体心理作用。在本班,我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成立各种活动小组(模型制作、绘画、乐器等),有的学生"身兼数职"。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班上的同学了解自己的爱好及特长,再在班上组织板报组,足球队等一系列活动小组,逐步使每个同学找到自己在班级中合适的位置。
  2、安排的活动内容要符合个体(即学生)社会化要求。
  当我们走进21世纪,面临的来自社会各方面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的问题,使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去重视班级活动性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性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苏霍姆林基说:"教师在从事平凡的、日常的工作时,任何时刻都不应该忽视将来"。第一、学会学习--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班主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向所有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学习。第二、学会关心--适应未来社会互助和互爱的需要。班主任在活动性教育中,要教育学生在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之外,必须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同学及集体。因此我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首先从评选"好同桌"开始,随后扩展到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结合学校少先队活动,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做好事,做小交警,小形象大使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第三、学会创造--适应未来社会变革和创新的需要。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积极地向学生提供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竞争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空间。通过活动性教育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与集体合作的观念和群体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接受未来社会挑战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