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一)

关于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教师职业专业性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很多仍未将其视为专门性职业的原因。作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地位。最后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几种措施。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地位;专业化特征
  新的世纪里,教育将发挥以往任何时代无可比拟的基础性作用,但教师的地位与社会所赋予的使命显然是不相称的。然而,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一、教师职业是否是一种专业
  教师职业是否是一种专业,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这是自二战以来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对教师地位的不同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教师地位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因而许多人并没有把教师同律师、医生一样视为专业人员。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专业,其成员如果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就很容易被取代,其社会地位就很难保障。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某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是很难进步的。
  1.从国际上职业的专业化特征来看中国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国际上任何一种专业一般都有五大标准(1)有本领域的专门理论知识;(2)要通过较长时期的职业训练以形成专业技能;(3)在本行业要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4)有本行业专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成员愿意自觉遵守;(5)要终身学习。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分析,教师专业应具备以下特征:(1)教师不仅要获得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获得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2)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通过实习等途径获得教育教学技能;(3)教师应享有与其专业有关的权利,如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4)具有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5)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因此,从理论上说,教师职业是符合专业的五大标准的,教师职业应属于一种专门职业。但是为什么教师不像医生、律师一样成为很有分量的专业呢?
  2.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
  (1)中小学生所学内容比较浅显,人们往往误认为他们的工作很容易被替代,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元性,忽视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准。
  (2)在市场经济大潮和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敬业精神和师德方面的表现有所滑坡,教师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随之减弱,影响了人们对整体教师的评价。
  (3)当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需求时,往往会不加选择地吸收教学人员而导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而严重。
  (4)教师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通过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提高体现出来的,其周期长,不易立即看到成效,且教育对象易受到家庭、社会风气、舆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量化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5)教师本人对职业缺乏专业感,缺乏以专业人员标准要求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导致自身的专业发展受阻,这恐怕是影响教师专业化最主要的内因。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然很难让社会对教师职业有个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