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构(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知识经济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重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进行前瞻性研究。
一、教育目标:变“一元”为“多维一元”
在教育目标上,过去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时代,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官兵的理想追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所以,应建立“多维一元”的目标系列模式:老百姓―军人―合格军人―“四有”军人。“一元”就是“四有”军人,“多维”是指针对不同官兵的自身情况,分别提出“军人”、“合格军人”、“‘四有’军人”的目标要求。其理由有三:
一是用多维目标引导不同层次的官兵,是实现一元目标的有效举措。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引起官兵思想变化的触发点增多,官兵在价值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时,再用一个目标去要求不同层次的官兵,再好的教育目标也不过是海市屋楼。为实现“四有”这一根本目标,有必要对其进行分解,用多维目标去引导不同层次的官兵,坚持具体目标的多维系列。1次教育,一个阶段,实现一个小目标,一步步接近根本目标,让不同层次官兵的思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最终达到部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是“多维一元”的系列目标模式并没有降低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反而对军人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占有更多的知识,以实现“两个武装”,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社会的前列。不难看出,其间蕴含着一对矛盾:一方面,拥有更多的知识就应获得更多的报酬,更何况军人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理应获得高报酬。另一方面,军人又必须以奉献为本,这是由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这就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也为军人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多维一元”的目标系列模式既体现了目标的先进性又体现了目标的广泛性。坚持“四有”目标,并没有超越历史阶段。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坚持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培养了一批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战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精神需求,建设精神家园更显必要。但是,也要考虑到官兵各方面的差异,层次递进,不搞“一刀切”,使目标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群众性、广泛性。
二、教育对象:从客体到主体
传统教育观点认为,教育者是主体,教育对象是客体。后来发展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应是互为主客体,即站在教的一方,教育者是主体,教育对象是客体;站在学的一方,教育对象是主体,教育者是客体,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认识的对象。实际上,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上,应当确立“双主体”的观点,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正像教育者的教不能代替受教育者的学一样,受教育者的学也不能代替教育者的教,所以教师是主体。但是,教育者是为受教育者服务的,教育活动归根到底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而受教育者的发展只有通过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所以他也是主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双主体”的观念存在如下弊端:一是把受教育者当作“白板”,似乎没有自己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可以任意塑造。二是不尊重受教育者的差异,将军和士兵一把尺子,只需将军懂得的道理也要士兵懂得。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平等的关系,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全由教育者决定,教育对象的自主性未得到充分尊重。知识经济十分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强调公平竞争,任何经济活动都是自主交易的。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会追求思想平等、人格平等,不迷信权威,自己能弄懂的问题就用不着教育者来引导。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对人们思想的引导、提升,又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在唤醒人们的自主性、构建主体性人格上下功夫。
三、教育内容:加大知识教育
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知识教育的重要保证。知识教育中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蕴含着知识教育。面对知识经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知识教育更显必要。一是开展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有”目标,“有文化”是其构成要素之一。我军(政工条例》规定,思想政治工作要“组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次全军政工会议(决定》指出:“灌输先进思想与学习文化知识相统一。”不难看出,我军政治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知识教育作为基本内容之一。一是开展知识教育是我军战斗力的新的增长点。知识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迅速加大,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既不是“肉搏战”,也不是“钢铁战”,而是广义的信息战。信息战本身则是知识的较量。围绕“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这一目标,在部队中大力开展知识教育,加强官兵的知识储备,加快科技强军步伐,全面提高军人的知识素质,才能弥补我军建设的这一块“短板”,培育战斗力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开展知识教育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在原地兜圈子,必须借助现代科技知识和相关理论(如心理咨询、情商理论、网络知识)来增强教育的真实性、可信性。个军政会议(决定》指出:“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要在灌输革命道理的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使官兵的思想觉悟建立在相应的知识文化水平基础之上。”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让科学知识来说话,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令人信服。
四、教育环境:变封闭为开放
军营是封闭的,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应是闭营门,垒高墙,挖深沟;教育力量也不是单一的,不应让政工干部“跳独舞”。面对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已成必然趋势。一是由时代的开放性特点决定的。知识经济极大地加速了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异常丰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情况将会更加突出。今天,越来越不可能靠封闭信息的方式去操纵和控制人们的思想。二是由官兵的思想开放性特点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知识经济的来临,军营生活与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对外军事交往显著增多,官兵眼界日益开阔,“开放心理”、交往意识不断增强,思想异常活跃。三是由影响官兵思想的多种因素决定的。由于军人活动领域的不断拓展,通讯手段和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影响军人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因素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变易性的特点。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生活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发展,无不影响和制约着官兵的思想。基于上述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闭营自教、孤军作战的状况,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但是随着与外界交往的增多,各种信息随之而来,如何鉴别这些信息,如何抵制各种干扰和诱惑等问题也摆到了我们面前。有鉴于此,要引导官兵深人学习邓小乎理论,以增强免疫力,提高鉴别力,活跃军营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