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古代文学>《郭店》、《上博》从“桀”之字再议

《郭店》、《上博》从“桀”之字再议

详细内容

拙文〈上博楚竹书《容成氏》、《昔者君老》考释四则〉[1]曾论及《容成氏》从“桀”的字,如简5作、简25作。近日再读楚简,发觉尚有未论及者,故成此小文,权充续记。《上博.从政甲篇》简12“虽(△1)不(识),必或知之”,张光裕先生隶△1作“”,释为“世”,并引《郭店.穷达以时》简2“苟有其(世),何难之有才(哉)”为证。[2]建洲按:张先生所举《郭店.穷达以时》简2的“”作,字形并不清楚。同简另一个“”作,上部从“乍”(或曰“止”),与△1字形并不相同。与《容成氏》字形相较,△1右旁明显从“桀”,依文义确可读作“世”。世,书纽月部;桀,群纽月部,韵部叠韵。声部则“照三”系字与端系字、见系字的声母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上古来源,学者多有论之。[3]总之,△1应隶作“”,读作“世”,简文意谓君子庸[4]行不倦,持善不厌,一般人虽不知道,但必定有人了解他。[5]
此外《郭店.尊德义》简24-25“非礼而民悦(哉),此小人矣。非伦而民服(△2)此乱矣。”李零先生将“”释为“哉”,并于其后断句,这无疑是对的。[6]而下一句,整理者隶“△2”为“”,释为“世”,但于其后加上“?”,断句读作“世此乱矣”。[7]建洲按:整理者的怀疑是对的。简文的上下句正好是相对的,△2的位置应该释为虚词。这也证明类似△2的字形的确不能释为从“世”。笔者以为△2仍应隶作“”,读作“也”。也,古音余纽歌部,与“桀”(群月)韵部阴入对转。而“也”与“它”本同字,[8]它,透纽歌部。群、透二纽有相通之例,如武威木牍680号所用药物有“秦瘳(透母幽部)”,即《神农本草经》的“秦艽(群母幽部)”。[9]又如“?”,群母幽部,而同声旁的“瘳”是透母幽部,皆为其证。所以简文应读作“非礼而民悦哉,此小人矣。非伦而民服也,此乱矣。”意谓不以正道,而取悦于人民,此小人之行径。不以伦常之道而民服从,如以刑罚强制人民而使之服从,此乱之所由生。[10]




[1]苏建洲〈上博楚竹书《容成氏》、《昔者君老》考释四则〉,“简帛研究-网上首发”(03/01/15),
[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页225
[3]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几个上古声母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梅祖麟〈跟见系字谐声的照三系字〉《中国语言学报》第1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杨剑桥〈论端、知、照三系声母的上古来源〉《语言研究》1986.1(总第10期)页110、陈剑〈据郭店简释读西周金文一例〉《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二)》页391-392
[4]何琳仪〈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网上首发”(03/01/17),
[5]周凤五:《读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札记〉,简帛研究网(03/01/10),
[6]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页140。陈伟先生的断句亦同,见〈关于郭店楚简《六德》诸篇编连的调整〉《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70
[7]荆州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5)页174
[8]于省吾编《甲骨文字诂林》册二页1784,1843号“它”字条下按语
[9]王辉《古文字通假释例》(台北:艺文印书馆,1993.4)页221
[10]丁原植《郭店楚简儒家佚籍四种释析》(台北:台湾古籍,2001)页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