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浅析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一)

浅析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质量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认为,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针对普通中学实际,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发挥教研优势,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由原来的师范专科学校和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尽管近年来,各校在教学质量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质量现状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连年大规模扩招,致使不少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一时不堪重负,难以适应,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同时,由于扩招带来的财富效应,又使几乎所有的高校财务状况逐步好转。近年来,特别是教育部接连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等两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以后,各高校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状况、教学管理都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下滑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就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来说,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办学经费的来源主要靠政府教育经费的人头拨款和学费收人,升本以后,各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仅在校普通本专科生就增加了1倍以上,收人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学校占地面积普遍扩大了1倍以上;教学仪器设备值大都达到了2000至3000元;图书馆藏书增加了30-40%;全部建成了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2.师资素质有所提高
  首先,各校近年来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努力,先后出台了不少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招揽人才政策,收到了较好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引进的中青年教师中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其次,各校加大了对中青年教师培训提高的力度,出台了不少措施,如规定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在一定的年限内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等。因此,仅两三年时间,各校的师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增加了50%以上,有的甚至增加了将近一倍,正高职称增加的比例也相当高。
  3.教学管理渐趋适应
  由于学校规模急剧扩大和从专科教育转为本科教育,不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一时难以适应,但随着教育部4号、5号文件的下发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展开,各校很快调整过来,在教学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如调整教师队伍,对不适应本科教学的教师换岗分流,分期分批派出青年教师到重点大学进修;加强对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的考核,加大教学质量检查力度;试行学分制,增开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强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答辩和教育实习两个环节的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评价考核工作等。

  4.学生就业状况有所好转
  由于上述几个面的情况明显好转,因而教学质量均有较大提高,这直接反映在毕业生就业上。除非师范专业外,近两年来,多学校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这既有高校扩招带来高中扩招引起普通中学师资需求加大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结果。因为,据人才市场反映,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并不比老牌地方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差。
  二、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质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尚需进一步提高
  尽管教学仪器设备有了较大改善,但有的教学设备利用率还不高,这除了在设备采购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以外,还有和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结合得不好的原因。据说有个别学校采购回一些高档教学设备,却没人会用。另外,虽然各校都先后建起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但学生上网聊天和打游戏者居多,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的人太少,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率实际上是较低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光靠制度管理作硬性要求是不行的,关键的是要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灌输。再有就是图书资料虽然新增不少,但有用的不多,不少学科和课程建设以及科研所需资料却少之又少。
  2.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各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进展是显而易见的,但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合格师资队伍却远非易事。就目前而言,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个数量问题,由于生源高速扩容,尽管进了不少教师,但这些教师多数为新近毕业的学生,一时很难顶上教学岗位,致使一线任课教师负担过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十五、六节以上,还有不少周课时高达二十节以上的),生师比严重失调,这不仅不利于这些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为教学质量的下滑留下了隐患。其次是师资结构仍然不够合理,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最低要求尚有较大距离。
  3.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
  以实施新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基地的西部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却并未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无论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还是教学模式,都还未能合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节拍。如从专业建设来说,新课程综合课中的“科学”课程,各校却没有开设与之对应的专业,在课程建设面,各校也没有开设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的课程;在教学模式方面,基础教育都已经开始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开展有利于启迪学生创造精神的研究性学习,但西部新建高师院校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千篇一律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