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一)
详细内容
摘要 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范例——《天天630》,立足于人文关怀,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尝试,其成功的经险和面临的问题,都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天天630》 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
电视作为强势的新闻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李普曼曾预言:“电视机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特洛伊木马,电视将成为麻醉剂……但如果电视始终发挥自己的长处,它也能成为人的伟大导师。”电视要担当起人的“伟大导师”,就应该着眼于个人与人类整体的和谐,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价值和命运。近年来,各电视台风起云涌的民生新闻,正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受众为中心,报道的主体是人,关注的焦点是人的命运。
当人文关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时候,电视媒体理应顺应民心,为每一个公民服务,以满足他们的期望与需求。同时,民生新闻又以其丰富的人情味、亲和力和趣味性而为众多老百姓所青睐。在传播人文关怀上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生命
民生新闻以普通老百姓为核心、以他们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为叙述主体,关心他们的柴米油盐、冷暖人生。因此。电视传媒中,对普通人给予人文关怀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热切关注和特别喜爱。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现改名为《第七日》),在电视荧屏上已具备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掀开了大时段城市民生新闻电视新闻节目的序幕,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由此兴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诸如,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福建台的《现场》、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江苏教育台的《服务到家》、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和重庆台的《天天630》等等,甚至地级、县级电视台也群起而效仿。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了各电视台竞相追捧的必备栏目。
推出民生新闻的电视台虽然众多,节目形态也不尽相同,但是,立足于“人文关怀”并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一些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对家庭琐事喋喋不休。热衷于猎奇和娱乐,连篇累牍地报道凶杀、车祸、骗局等负面新闻,对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漠不关心,长期与社会发展最深刻的变化脱节。在很多重要领域无法承担起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将民生新闻的生命“人文关怀”,弃之不顾,引起观众的不满。也在所难免。在成百上千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央视2套的《为您服务》、央视10套开播、后来以收视率第一的身份挺进央视1套的《讲述》和重庆台的《天天630》,是较为成功的。
二、《天天630》人文关怀的创新尝试
《天天630》始播于2004年4月20日,是重庆广电资源全面整合,由重庆有线电视台新闻栏目《有线报道》改版而成。“承担了电视新闻改革攻坚重任”的《天天630》,是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第一档立足于重庆本土的大时段民生新闻栏目,开播四年以来。“开创了电视新闻的新形态、打造了电视新闻的新品牌、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新市场、树立了电视新闻的新形象”。
四年多来,《天天630》栏目以关注民生为已任,将人文关怀进行到底,创造出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栏目已为重庆老百姓妇孺皆知,收视率持续攀升。在本地长期排列第一。在全国35个大城市电视新闻栏目收视率排行榜中,《天天630》的年均收视率也位居榜首。早在2006年,栏目的广告收益就过亿元。
“天天630,贴近老百姓”是《天天630》栏目的定位语和宣传词。四年多来,这句话不仅已深入人心、耳熟能详。而且“贴近老百姓”也成为了重庆市民对《天天630》的客观评价和由衷赞叹。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少市民首先想到的是“赶快给630打电话!”
《天天630》之所以深入人心,主要在于它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服务宗旨,以本土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了三个体现“阳光温馨欢乐”的特色栏目——《重庆好心人》、《我的亲情故事》以及《请让我来帮助你》。同时,在不同阶段还推出了《春来进社区》、《梦在深秋爱相随》、《我们是一家人》、《2008运动我家》等大型公益社会活动。
《天天630》的这些特色栏目,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弘扬正气和舆论监督。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对老百姓的人怀关怀。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主要区别是其主角的不同,如果民生新闻定位在社会的精英和行业的领导,老百姓就会弃之不顾。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不相关。《天天630》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将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浸透到他们易于接受的正面报道里。比如《请让我来帮助你》,通过具体事例,报道个人或社会公益部门对一些弱势群体的无私资助。为那些无助或弱势的民众,打开了一扇希望的门。《天天630》在做这些报道时,都是有意放大,并配以相关的宣传片,甚至还专门为亲情故事写了一首主题歌,尽量把这些给人以暖色的东西放大来平衡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
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看点和竞争力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使政治民主在媒体上得以形象化、具体化。进入2l世纪,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其服务职能和相关的法律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虽已开始建立。但还很不完善,而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又逐步觉醒。在此情况下,老百姓就想通过媒体来解决问题,这就为民生新闻提供了空间。老百姓在诉求不畅时,想到的就是通过媒体来为自己呼吁和维权。这种社会背景的客观性,使电视媒体具有了核心竞争力:舆论监督。《天天630》每天电话不断,80%的是投诉。民生新闻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然而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天天630》为了扬长避短,采取以下步骤来彰显其魅力和规避其风险:第一、坚持民生新闻的正面表达,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第二、立足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采用追踪报道和回音的方法,反馈问题解决的情况,将舆论监督进行到底;第三、以点说点,绝不以点带面。此外,慎重地面对矛盾的三个层面:个人、机构和政府。牵涉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机构较易把握;而牵涉政府与个人,政府与机构的矛盾,则慎之又慎。只有这样,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才不会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