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可持续发展 跨国公司在华新变化(一)
详细内容
上世纪80年代,通过销售产品和转让技术,跨国公司把先进的产品和设备等硬件引进中国;
90年代,通过大规模设立制造企业,跨国公司把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中国;
在新世纪,通过强化企业责任,跨国公司把最新的企业理念引进中国。
通过引进企业硬件、制度和理念,跨国公司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如何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国今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投资规模产业链整合】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生产力得到解放。中国不仅成为颇具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加工基地,而且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世界性市场。如果说,入世前中国对外开放是政策指导下的开放,那么,入世三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在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的开放。近3年来,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根据中国入世的新形势纷纷调整在华发展战略。他们加大在华投资规模,延伸在华产业链条,整合在华企业集团。
变化一:加大投资规模
既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工厂,既然中国的法律法规更加有利于外国投资者,那么,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提升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就是必然的选择了。跨国公司纷纷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发展战略,放大在中国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扩大投资是实现在华新战略目标的必然措施。众多跨国公司的行动形成了新一轮在华投资热。
据调查,中国入世以来,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华投资规模。其中日本企业比较突出。这是因为,过去许多日本企业把中国仅仅作为出口加工基地。现在他们也把中国作为积极开发的市场,日本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变化二:延伸产业链条
上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多数集中在制造业。其中相当多的外资企业仅仅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而不是市场。这一时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主要内容是把组装加工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也就是把产业链条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转移到中国。他们在华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工厂。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仅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而且作为新兴的、最具潜力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调整了在华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