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战略转型:掂量清楚了再出招(一)

战略转型:掂量清楚了再出招(一)

详细内容

何必都做行业领袖

  对企业而言,进入新产业有三类机会:第一类是投机性机会,赚一把就跑,比如山西的煤炭企业几乎都在做焦炭,虽然谁都知道几年以后肯定要过量,三年后就没有了,但为了机会而进入,机会难得。

  第二类是转让型机会,就是为卖而买,这个产业我成不了领袖,也许有朝一日我可能把它卖给产业领袖。比如:华源集团几乎把医药、医院、医疗器械、医药流通这四大领域都做全了,但绝不说以后这些领域他们都一定要自己做,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卖掉。

  第三类机会就是成为行业领袖。比如:德隆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行业领袖,想做中国的GE.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三类转型都有存在的价值,正如李肃所说:“毕竟中国现在还在过渡期,有些投机机会还得找,比如有些资格性的机会,像金融租赁等,抓住机会就一定要进去。先拿过来再卖也是企业的一次机会啊,这完全合理。”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成为行业领袖型的企业。

  有舍,才有得

  企业同时涉足多个产业,是否存在过度多元化?这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企业转型中的问题。GE是中国企业的楷模,GE尚且驾驭不了多元化而收缩自己的产业,更何况不足二十年历史的中国企业?

  无独有偶,今年2月18日,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联想集团公布了其新三年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联想总结了过去几年来涉足多元产业的教训,宣布进行产业收缩:更专注在核心业务,变原来的“多元化”为“二元化”(PC和移动通信)。“贪多嚼不烂”再次成了联想总裁杨元庆的口头禅。

  我们的观点是:这取决于企业家的思路。如果你想成为产业领袖的话,按照产业梯队的构想,你最好应该专注于目前你最有竞争力、也能给你带来广泛现金的业务;同时培育你的下一个产业,以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能力;至于第三层次的业务,则要量力而为,分步进行。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取的同时还要懂得舍弃。GE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面临着一种多元化的困境,是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挽救了GE.联想的新三年规划也是一种舍弃,而德隆多年来投资的经验之一同样是:即使花了时间和金钱,也一定要舍弃曾经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