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的24个战略(一)
详细内容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由于具备了产品质量高、价格低和经济增长势头好两个优势,一直受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攻击和抱怨。这两个优势使得中国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外国直接投资(FDI),导致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到的外资非常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宣称,中国之所以具备了这两个优势,完全是中国采取不平竞争的手段,人为地降低当地的劳动力成本造成的。现在,西方的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也抱怨说,中国不仅仅通过人为地低估人民币从它们那里抢走了很多制造业的工作,而且积累了空前的外汇储备,造成了让它们不能忍受的贸易赤字。
所有这些抱怨和问题并不是中国故意造成的,都是亚洲和西方国家为了宣泄他们对于国内经济弱点的愤怒和无能为力。中国确实具备很多优势,但是难道中国必须为它拥有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来发展国内经济而遭到责难和惩罚吗?其实,美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同样的事情。
亚洲和西方国家高额债务和高昂的生产成本,是造成外国直接投资停滞的主要原因。东芝和索尼的收入正在减少,福特和通用现在甚至竞争不过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当地的合资工厂。这些国家和企业有很多需要自我修正的地方。
因此,尽管很多国家建立起了特别贸易区,计划抑制进口,对抗资本外流,外国直接投资仍然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亚洲和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越来越依赖。由于中国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以及技术零配件和系统,亚洲国家期望借此加大对中国的出口额度。美国的零售商从中国的低价商品中获利颇多,而美国零售业是构成GDP最重要的部分。美国零售商正聚集起政治力量,来对抗那些尚未将企业运营转移到中国的、反对中国贸易的制造商。
一些比较温和的批评家举证说,中国外汇储备过剩造成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必须重新对人民币进行定价。但是中国在人民币不升值这个问题上态度非常坚定。
中国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更好的办法,这个办法不仅对中国有利,同时将给亚洲其他国家和西方国家带来很多好处。中国已经开始实行战略性的跨国兼并、收购和投资,这让中国公司能继续保持盈利,并通过对外投资使企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