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跨国公司误读了中国什么(一)

跨国公司误读了中国什么(一)

详细内容

西方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有三大误读:

  第一,他们以前一直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是小作坊生产,只有他们才能进行工业化大生产。现在才发现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业目前居全球第4位,而且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优势,中国产业的集聚优势,已超越低成本的优势。中国目前已形成数千个各类产业集群,主要有化纤纺织、丝绸纺织、汽车摩托等,浙江产业集群创造的产值,约占全省GDP的49%.而西方曾经自以为豪的工业生产线正在转移至中国。摩根。斯坦利香港公司的一名经济专家说:”中国崛起为一个生产基地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好似当年美国工业化对世界造成的影响,而且可能还要更大一些。”

  第二,西方认为中国是个儒家思想影响很重的国家,以家族式企业为多,排斥异己,不可能发展壮大;现在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不仅能够广纳贤人,而且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万向集团在美国的销售中心就充分做到了经营管理本土化,该中心除了一名董事长是中国人以外,其余人员全是在美国相关企业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美国人,企业的运营方式完全采用美国同行业的通行做法,因此万向集团才能在经营管理上胜人一筹;联想集团于2004年12月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集团新CEO由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担任,这是中国著名企业的老外”第一人”;现在,在海尔集团的4个海外分厂中,除了菲律宾暂时还留有中方人员外,其余都是由当地人进行管理。即使在菲律宾,也仅有3名中方人员,负责全面管理、财务和技术三方面的工作。人才不论国界,不分亲疏,大大加速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这是西方所始料不及的。

  第三,不少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溶;殊不知,中国不仅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周期世界第一,而且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创造一种模式,既能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又能控制住市场经济的无序性。中国作为一个后发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压力,选择空间非常狭小。如果改革要取得成功,又没有一个高效的、有高度动员能力的整合社会的力量,剧烈的动荡是一个经济基础脆弱的国家所承受不住的。因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必须以不影响社会整体的稳定性为前提。正是由于既能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又能控制住市场经济的无序性,20多年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令世界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