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全球产业链底端中国动漫企业 如何进军高端(一)

全球产业链底端中国动漫企业 如何进军高端(一)

详细内容

处在全球产业链底端的中国动漫企业们,正在谋求进军高端。这是投资动漫业的好时机吗?

  苏州,龙西路162号,是一栋十分不起眼的五层白色小楼。门口处树着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如“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这样的名人语录。沿楼道而上,虽然两侧的墙面涂着各种颜色,依旧难掩落满灰土的厂房模样。

  但所有这一切,都将在你推开楼层正门的那一刻改变:色彩缤纷的玻璃让透射而过的阳光柔和而沉静。墙上贴有各式各样的涂鸦,或者纯粹是驳杂的色块组合。工作室的隔离墙壁由不规则的边和奇形怪状的洞组成,不乏童趣。

  这是一家名叫鸿鹰的卡通制作公司。或许名不见经传,但它已经是在整个亚洲都颇具规模的动画工厂:鸿鹰现在拥有800名动画制作人员,这一数量堪比美国动画巨头皮克斯,更远远大于日本多数动画制作室,按每集动画22分钟计,其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70-180集,而今年的代工利润预计能达到6、7000万元。而它参与制作过的动画,包括《美女与野兽》、《花兰木》、《人猿泰山》等一系列迪斯尼作品。

  公司创始人、1983年入行的谢台春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变革:1986年他开始创业,不过怀揣着50万新台币(合12万人民币),而他的选择只有一个:依靠低价为国际公司进行外包。当时行业标准为9万美金每集,谢台春只要5、6万。

  1992年,为寻求低成本,鸿鹰挥师大陆。不谙内地人才行情的谢台春很快就交了学费:他为新招聘的员工开出了比同行高出十倍的工资。高薪并没有带来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反而利益的驱使造成了人员不正常的流动,谢果断进行了战略调整,改为对当地美术学校毕业生的自行培养,这也让鸿鹰从此开始了在龙西路162号“躲进小楼成一统。”

  直到两年前,鸿鹰才真正转战国内市场:中央电视台动画部的《哪咤传奇》在离完成期限只有17天的时候,做动态碰到了麻烦,因此找到鸿鹰。谢从台湾调来两名主力,令他们带着睡袋来报到,公司上下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进度,最终在国内动画市场站稳脚跟。坐拥北美、中国两大市场的动画外包业务,鸿鹰已经开始筹备上市,并在谋求和国内大的伙伴交叉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