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缺乏专利 扼住了企业发展的咽喉(一)

缺乏专利 扼住了企业发展的咽喉(一)

详细内容

近日,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3G手机U626和数据卡E600摆上了新加坡电信(SingTel)的营业柜台,这是继在中国香港、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瑞典等地区获得商用之后,华为3G终端再次取得的市场突破,也是国产3G终端首次在新加坡上市销售。

  在7月20日召开的“华为知识产权之路”专题研讨会上,华为副总裁宋柳平透露了华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计划和“秘诀”:华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宽大的厂房,而是拥有一系列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华为的经历印证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一条路径选择,给众多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范本。

  技术空心化

  权威统计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锭、化纤、摩托车、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电脑、手机生产国。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世界级制造基地,制造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但仍称不上制造业强国。企业缺乏竞争力、利润微薄、缺乏核心技术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何使中国制造业避免沦为全球产业链条的最低端,走出笼罩在国人头顶的“廉价”阴影,已成为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和制造企业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用“世界加工厂”替代“世界工厂”比较准确,因为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只能受制于人。如果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那就意味着在技术上掌握了主导权,并对上下游产业形成决定性的影响。以联想为例,虽然联想具备了相对较好的品牌优势,但由于缺乏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最终受益者并不是自己,而是英特尔和微软。

  8月15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说,“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结构不转变,保持9.5%的增长速度就不可能,必然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经验证明,凡是成功和有远见的企业家都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技术开发的。在中国像海尔、华为这样的企业如果有100家、1000家,那么我国转变粗放增长方式的战略就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