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酷:更多玩家如何在鲜切水果领域分享百亿市场(一)
详细内容
2007年,Ready Pac 在鲜切水果领域创造了7亿美金的“销售神话”,成为一个标杆。同样是做鲜切水果生意的贾冉,从这个数字背后看到了一个百亿级的大市场,Ready Pac的成功仅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天下网商・经理人》对果酷网贾冉的采访分析了这一领域的创业深度内容。
贾冉从2010年创业至今的总结:(1)这个市场应该有大量玩家并存,“远远不是我一家能够做到的”。一是这个领域尚未有大玩家,还是一片蓝海;二是水果每天都吃,是实实在在的机会;三是小成本启动,不用投入太多钱和精力就可以做。(2)B2C形式玩不转。(3)国外的鲜切水果为什么做得那么好、保鲜那么久,是因为水果从后端采摘环节就进入整个供应链了,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玩家介入,协作完成。
创业缘起:从生活中发现需求
在一次旅行中,贾冉与同事聊到了员工健康的话题,彼时四大员工猝死的新闻正热,聊天过程中,他进一步发现白领工作的辛苦,而相较之下,员工福利却难以真正跟进。爱吃水果的他当时就想,要是每天都有人把水果切好了送到手边该多好。
这个念头断断续续浮现,直到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着手查资料的贾冉看到了关于Ready Pac的新闻,第一次知道鲜切水果生意在美国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找到切入点的贾冉这样分析中国这一市场:一是这个领域尚未有大玩家,还是一片蓝海;二是水果每天都吃,是实实在在的机会;三是小成本启动,不用投入太多钱和精力就可以做。2010年6月,在这三个机会因素的驱动下,贾冉创办了鲜切水果电商――果酷网。
做鲜切水果,B2C不如B2B
起步阶段,贾冉和他的合伙人手头只有10万元的运转资金,为了降低风险,他仍然留在原来待遇不错的单位,兼职做果酷网。他们的想法很乐观:全北京“在哪儿都有人吃水果”,推广方式基本就是发传单。
但就是这样的广撒网,给了贾冉结结实实的打击。
在开始时,果酷网每天约能出50~100单,但平均收入却只有1000块钱左右,连成本都覆盖不了。半年之内,在没有大的推广费用消耗之下,10万块钱也很快用光了。
这种窘境迫使贾冉意识到自己最初的B2C模式是行不通的:C端的潜力虽然是无穷的,但是在鲜切水果领域,小成本根本玩不转。鲜切水果属于高频次、低价格的产品,每天应对C端消费者一盒两盒的消费需求十分折腾,而如果有大客户,一下子订几百几千份,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目前,果酷网有200多家企业客户,每天的送货量达到上万份。果酷网由C到B的转型可谓成功,但贾冉却认为由销售谈客户的方式并不值得推崇,因为这种方式太过传统,也十分低效,这200多家用户的谈成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