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工作室为何要做O2O?(一)
详细内容
孟京辉工作室为何要做O2O?又为何要选择支付宝这个平台?作为孟京辉工作室的ISV,万社是这么看的:
演出行业应该是最适合O2O模式的产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对物流的依赖极低,除了在某些法律规定下必须纸质票的场合,电子票就可以实现物流零成本。但长年以来,国内的演出行业信息化程度相较其他行业明显偏低,因此形成的三个经营困境正越来越束缚演出行业的自身生存空间:
1. 售票渠道成本高,痛,但不得不用
传统的售票渠道现在仍然是大众实现购买演出票的主要途径。演出商对于这一方式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诸如永乐,团购等主力的票务代理网站确实可以带来可观的流量;恨则是因为相关网站收取最高可达20%的高额抽成,严重的挤压了主办方的利润,让后者承担了过高的成本。尤其是一些品牌影响力大且剧目宣传到位的主办方,相当于重复承担了这一部分高额的成本。
2. 自营技术成本过高
以摩登天空,开心麻花为首的一些认识到问题的演出主办方已经在着手建立与经营自己的网上直销平台。但是广大观众对网络产品的使用要求颇高,已经不再是凑合可以用就OK的时代。尤其是移动端用户,已经被零零总总的各种高大上APP培养得口味非常挑剔,对于用户体验差的产品容忍度非常低。对于如此高的市场要求,绝大部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演出方不具备开发能力,或者养不起一支具有足够开发能力的专业团队。事实也告诉我们,大部分已经投入使用的主办方直销系统的业务数据都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3. 粉丝经济,没有数据从何谈起?
移动互联网时代,原来流量为王的套路慢慢被用户为王的时代所接管,也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同时“粉丝经济”也是演出行业的命脉,小到一个百人剧场的常客,大到万人演唱会的铁粉,真粉丝撑起了演出行业的半壁江山。
当把这两个具有惊人共通点的事情摆到一起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移动互联时代演出行业的核心就是粉丝经济。传统的渠道代理将客户的信息据为己有,主办方只是卖票走人这种模式,不仅自己拿不到一丁点的粉丝信息,反而把他拱手送给渠道商成为渠道代理进一步垄断的资本。但凡不希望被一直被绑架下去的主办方,都会希望自己拥有粉丝的信息的主导权并且进行深一步的挖掘营销。
万社这两年所得到的市场反应中,直接面对客户已经是演出主办方们最急切的需求。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