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金另类生存法则(一)
详细内容
据证监会最新统计表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规模落差竟高达470倍。在大基金纵横捭阖的丛林中,弱小者是后来居上还是被弱肉强食。
“国内优秀的基金很多都是小盘基金。”天治基金市场总监陈楠对《新财经》记者表示。陈楠的底气来自去年小基金不输于大基金的业绩表现,然而,小基金的种种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基金公司间的规模差距高达470倍以上,最大者与最小者规模分别为562亿元与1.09亿元。由于发行政策的收紧,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已面临着生存压力,将首发预期规模调整到3亿,其生存之难可见一斑。
在强弱分明的基金业丛林中,却依然有一批小基金公司生存得很好,虽然规模不大,旗下的基金品种也不多。不过,凭着抢眼的业绩,“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在市场夹缝中似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
法则一:体小灵活创新无限
天治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管理着3只基金产品,资产管理规模为5亿多份,但成长的速度与业绩却不容任何一个对手小觑。
“在中国的基金市场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优秀的基金很多都是小盘基金。”陈楠表示。
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股市波动性大,尤其在下跌行情中股票资产流动性较差,基金规模小更便于管理人调整资产配置,船小好掉头、规避风险能力强。
同时,相比非系统风险,国内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更大。基金业绩的稳健提升主要依靠非系统风险较小的个股,而限于优秀股票的稀缺,规模较大的基金所取得的超额收益极易被稀释而导致基金整体业绩平庸,此时小盘基金的优势显现。
另外,由于小基金生存压力较大,必须依靠创新的产品打开市场。这就必须专注打造核心的基金产品,以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竞争力,如此也促进了基金的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服务。他们的创新激活了整个基金业的创新,使基金业焕发出活力,促进整个基金业深化服务、提高投资水准与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