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是两代人之间的事
详细内容
篇一:《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小论文》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摘要: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
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对待儿童的教育方法,这就产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变成为代沟。
关键词:代沟孩子的独立意识家长缺乏了解
“孩子少了,不好管了”,这是许多当了家长的委屈话。现在的孩子是90后,90后的孩子个性足,独立意识强。而家长的思想却还是停留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再加上现在的父母都忙于事业,与孩子交流少。因此,孩子和家长间就形成了“代沟”代沟的定义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代沟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初中的孩子普遍进入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一个个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大姑娘。这时他们除了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这些都促使他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因此形成了代沟。
二.客观原因
现在的青少年都为90后,而家长大多是60后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两代的社会背景已迥然不同,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因此,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孩子与家长的谈话中,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不能理解自己,就会有“既然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那下次有关的事还是不说了”的想法。这样一来,孩子与家长间就开始形成了代沟。此外,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忙于操劳生活,忙于交际应酬,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活动和情绪,更少于考虑如何教育孩子,两代人很少接触,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太少。因此,这条鸿沟会由于两代人时间的差异和交流的缺乏而越来越大。
代沟的危害
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形成代沟,对两代人都是痛苦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由于“代沟”的存在,家长的教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以失败告终。缺少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就难免出现缺失和偏差,人们常说一些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品行不端的孩子“没有家教”,就跟代沟的消极作用有关系。代沟的另一个严重后果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会乘虚而入,家庭中与长辈找不到共同语言,就有可能到社会上另觅知音,就有可能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邪路。
如何较小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我认为代沟主要的责任在于父母。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张爱玲说过这么一句话:“小孩子不像大人这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时健忘,才使我们流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时代的心理忘得干干净净。”张爱玲的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心理的不理解。父母是那代沟的制造者,让这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是父母让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代沟中徘徊。
因此在减小代沟时,家长起关键作用。家长要多和跟孩子谈心交流。此外家长对自己要有个适当定位,要有个恰当的心态,还要有个恰当的切入点,更要想方设法营造温馨、自由和谐的家庭氛围。
(1)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为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3)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自由和谐的气氛,让他感觉到自己在家里也有一定的权利,同时引导他履行一定的义务。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4)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很贫乏。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5)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
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总结:
沟通要讲究方法,沟通也要随着时间及两代人的心理变化而不断改变。
减小代沟,父母应该要努力学习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
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不要过于浮躁,要有耐心,慢慢地学会去理解与关怀。而作为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不要因为父母的一些观点跟不上潮流,就做出一些不当的举动,要学会理解。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多了,代沟自然也就小了。
参考文献
1,《跨越代沟》作者:刘亚军等著出版项: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读懂孩子的心(教子宝典12-16岁)——青少年常见问题心理解析》{代沟,是两代人之间的事}.
作者:邓琼芳著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3-1
3,《青春期,这样和孩子沟通最有效》作者:吕云龙,赵红艳编著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
篇二:《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传统的伦理道德告诉我,长辈永远是对的!
架子
代沟形成的原因:①不同环境中长大,在各自特定的环境里形成了自己的态度和基本行为模式;②两代人生理心理上的发展水平不同。——《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
因此代沟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具有时代性。差异无法避免,但冲突可以避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避免代沟表现为冲突这一形式。由此得出代沟主要责任在谁的标准:谁在代沟激化成冲突、以及解决代沟激化成的冲突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1、长辈的思维定势,不能跟上晚辈的进步思维,所以由此出现的代沟主要责任在长辈。预计反驳:长辈的思维定势,是由于长辈本身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晚辈是一个容易接受新鲜思想的时期,可塑性强,在与长辈出现代际冲突之后更应该起主导作用,积极引导长辈接受新事物,从而达到观念上的统一。
2、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的现象,给子女过重的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由代际差异向代际冲突的转变。
预计反驳: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本身并没有错。如果因为这种期望而给子女带来了额外的心理负担,父母确实有不小的责任。但是子女将这种负担埋在心里,不信任父母,不与父母主动沟通才是使这种压力变为代际冲突动力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能苛求父母放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
3、长辈在家庭中是经济支柱,也在平时生活中起了一个主导性作用。所以在长辈和晚辈之间出现的冲突需要由长辈来承担主要责任。
预计反驳:家庭教育方式由长辈灌输、晚辈模仿的方式转向为互相交流。在这样一个互相平等交流的过程,并不存在所谓的权威。
4、长辈好心办坏事
预计反驳:长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行事方法不当,这更需要晚辈积极与长辈沟通,让长辈清楚晚辈需要什么形式、什么程度的帮助。
5、长辈对于自己认为的社会上不好的思想,采取一种不让青春期子女接触的态度而发展为冲突。
预计反驳:现代社会的特点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各种思潮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长辈有多年为人处事的经验,他们会在对晚辈教育的过程中,对那些他们认为不应该或不适合被晚辈接受的观点采取一种过滤的方式,不让晚辈接受这些思想。而青春期的个体心理特点其中之一是好奇心强、求知欲重,对于各种新鲜的事物都想尝试一下。对于长辈的过滤作用,晚辈觉得是对他们自由的一种限制,乃至由此而与长辈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实际是晚辈对长辈教育的一种误解。
6.晚辈一旦不接受长辈的“强灌输型思维”,就会遭到类似“我吃过的盐比你的米还多”的状况,无法平等的对谈,更无法交换彼此立场,正是这份“霸道”,阻隔了彼此的理解,加剧了冲突,恶化了代沟。
篇三:《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产生代沟的原因多种,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家庭原因产生是父母从小教育子女的方式及对待子女的态度不正确或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缺乏交流,说话做事都是很严肃,整个家庭缺少欢声笑语;社会原因是因为自己所学的知识领域跟父母一代有所不同,父母则是相信传统的、封建方面的思想。所以各自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自然原因则是子女在成长过程种都存在叛逆期,因而与父母发生矛盾是必然的。在我看来,要消除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必须先了解父母,同时,父母也对自己能够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多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代沟。沟通是双向性的,只有坦诚相待,互相倾听,互相了解,才能消除代沟。
篇四:《代沟,两代人的文化交锋》代沟,两代人的文化交锋
当躁动的青春期撞上焦虑的更年期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2011-07-2807:39:25
新华报业网讯这几天,电视剧《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热播荧屏,子女与父母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演绎着现实版的“火星撞地球”。父母苦口婆心:我们的经验是在教训中获取的,你听听可以少走弯路。子女却总是梗着脖子:我撞了南墙才知道头是怎么被撞破的,自己获得的经验才对自己的人生有用。
这样的“代沟战争”几乎每天在不同的家庭上演,很多交锋甚至是激烈的、撕心裂肺的,但战争背后,却是无法割裂的爱的纽带和血浓于水的亲情。冲突有时会让两代人失去理智,双方甚至无法对话,但有专家指出,这种冲突实际上也在推动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发展。{代沟,是两代人之间的事}.
“战争”,以爱的名义
“15幢307冲突升级!少量锅碗瓢盆伤亡!”家住莫愁新寓的曹先生带着女儿从战场落荒而逃,蹲在楼梯口发微博。因为老婆偷看儿子日记被发现,母子俩爆发冲突,曹先生劝架不住,留下二位高手在家过招。“至于吗,你妈看你日记是监护你,防止你走弯路。”曹先生教训儿子。“这叫侵犯个人隐私,你懂不懂!”儿子激动地予以反驳。
“从卫星云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无形的硝烟不断升腾,此方刚落,那方又起。这一场场由代沟引起的战争,人类显然已经无法阻止了„„”网友NIUUU在微博中写道。
在许多家庭,双方的“冲突”常常表现在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么做是为孩子好,而孩子却不领情。“小时候总被爸妈逼着去学钢琴,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等我渐渐喜欢上弹钢琴,考大学想报考艺术学院,爸妈又不允许,说是不务正业,将来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反正他们认为对的,就是绝对正确,子女认为对的,就是‘小孩子懂什么!’”即将升入高三的盐城某重点高中学生李佳佳无奈地叹了口气。“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这是父母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每每和子女争执之后的权威总结,不容分辩。他们想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嫁接给孩子,希冀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遭遇更少的人生挫折,获取更大的人生价值。但孩子大多不愿领情:为什么我们的人生要由你们控制?为什么你们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我们想的就总是错的?{代沟,是两代人之间的事}.
父母们用坚强的臂膀为孩子们搭建遮风挡雨的港湾,给他们指出人生方向,而孩子们却在挣扎、扑腾,努力逃离这种爱的束缚,要寻找自己的方向。
婚恋问题常常是两代人交锋的主战场。小淼正在美国留学,去年夏天她恋爱了,对象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男青年。父亲老淼得知这一消息后,试探性地问女儿,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小淼的回答令父亲暴跳如雷:“爱,就在一起,跟结婚没关系!”
在国内,中国父母与子女在婚恋问题上的交锋点更多地在于,几乎所有父母都赞同结婚必须要以物质条件为前提。作为女方父母,最关心的是对方的家庭背景、工作单位、家中是否有房,没有父母愿意女儿裸婚,所以民间才有了“丈母娘刚性需求”这一幽默的说法。在这个问题上,冲突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失败了,在子女眼里,他们太功利,太势利。然而,赢了父母的儿女未必都能赢得婚姻,往往有一些年轻人,
匆忙结婚了,又冲动离婚了,他们能捍卫爱,也无法守住爱。如果他们在抱怨父母功利的同时,耐下心来听听父母的人生感悟,汲取一些经验,他们的爱情能走得更远。
父母希望子女过得好,少走弯路,子女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观念。这种冲突不是敌对的冲突关系,而是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使冲突显得更加激烈。南航社会学系张杰副教授认为:“冲突的剧烈性恰恰代表了关系的不可分割性。因为爱,这种两代人之间的伤害变得更加具有刺痛性、不可妥协性。”
对和错,是否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际冲突”即由这一差异而导致的两代人在解决问题方式、评价问题标准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在这样的冲突中,双方往往都认为自己才是掌握“真理”的一方。
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赵丽华女士家中正发生一起借钱风波。赵女士上高中的女儿突然有一天提出要妈妈借十几万给同学家买房,因为同学家贷不到款。赵女士当即回绝了,认为这么一大笔钱显然是不能随便借出的,更何况与女儿同学的父母并不熟悉。而女儿坚信同学家一定会还钱,认为母亲不借钱是缺乏同情心,所谓的社会经验就是不信任别人。
在这一事件中,女儿和母亲都没有错。女儿单纯、有爱心,乐于助人;母亲有社会阅历,做事审慎,更多地考虑到后果。但如果双方都只坚持自己是对的,不懂得换位思考,这场战争也许永远也无法结束。在代际冲突中,长辈们常常是“按常理”出牌,在看不见的社会规则中循规蹈矩,晚辈们则更喜欢“走自己的路”。
在一家房产网站工作的邢小旭最近准备结婚,因为厌烦了人情往来,希望把摆酒席的钱用来旅游,结一个轻松的婚,却遭到双方父母强烈反对,“领证不算结婚,办酒席才算结婚,不办个体体面面的婚礼,我们以后在街坊邻居面前怎么见人。”大有不办酒席天理不容之势。
对于父母来说,子女认识什么样的朋友,读什么专业,去哪里工作,找个什么样的人结婚,举办不举办婚礼,都有一套他们认为绝对正确的标准,他们希望子女们能达到他们理想的生活状态。而长大成人后的80后、90后,却迫切希望摆脱这种状态,代沟战争最后变成了一场争夺话语权的战争。
很多冲突还常常来自两代人之间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不同。比如家里放置东西,年轻人喜欢率性随意,父母则认为收拾屋子就像军队内务整理一样,必须有个标准。
在南京一家省级媒体工作的吕小姐,调侃地称她母亲为“太后”。她说,“太后”最热衷的是从西安来南京为她收拾屋子,本来屋子里哪里摆放什么自己很清楚,可“太后”认为全家一盘棋,一来就把衣柜、储藏室、抽屉重新归位,结果是她什么也找不到。“太后”年纪大了,自己收拾完了,也不记得东西放哪里了,两个人就陷入互相责怪的状态。“更可怕的是,她把我留着的手表发票、手机发票、电脑发票统统扔掉,弄得我手机坏了也没法保修,其实还在保修期呢。”
“代沟问题在每个时期都存在,但在当今社会,特别是80后、90后这两个群体,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表现得尤为明显。”南师大新闻系季宗绍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从80年代初、中期引进国外的文化思
想,年轻人在社会中接受多元的文化,而父母一辈则长期处在一元文化氛围中,喜欢用一成不变的价值观作为衡量标准。所有事情都是非对即错,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彼此不认同,结果必然导致冲突。”架起桥梁,比“填平”代沟更有意义
某种意义上说,代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也是交流与沟通的难点,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如何跨越代沟?专家认为,在代沟之间架起桥梁,比填平代沟更有意义。
“我和先生生于上一个时代,价值观、文化取向、待人接物的态度与女儿迥然不同。我俩都是理想主义者和集体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群体共同目标,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到了女儿这一辈,她不爱当班干部,和同学吃饭是AA制,同学来家里玩,只要自己累了,她进屋就躺下,留下同学在客厅看电视。女儿说,我累了,干嘛非要陪着?”王慧女士认为,孩子们认为我们“活得累”,可我觉得他们太关注自我。两代人生活的年代不同,价值观也不一样,代沟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怎么去面对。比如父母,对新新人类要多一点理解、宽容,向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强迫别人遵守自己的规则。
对无数家庭来说,代沟意味着隔膜、意味着需要努力去磨合。而在吕小姐看来,填平代沟是不可能的,两代人之间有太多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子女也要理解父母。
“父母爱挑事,其实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因为你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有自己的工作,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他就觉得一天见不到你几次,你的生活跟他们没有交集,他们就郁闷地挑一些事,让你跟他生活有交集。哪怕你冲他们吼,说,烦死了!他也愿意跟你黏在一起。所以,如果他们逼你吃有营养而你却不喜欢的东西,那就为爱你的他们多吃几口吧;如果他们向你炫耀今天买的菜多么物美价廉时,你要由衷地多赞美几句;如果他们和你探讨人生,你不妨听听他们的价值观。”
南京审计学院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蔡志勇认为,“孝顺孝顺,只有先顺着,才能算孝!特别是作为晚辈,不要让长辈来适应你,她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你改变不掉。对他们不要试图去讲道理,最好的方法是不妨听听他们的道理。”
季宗绍教授认为,在爱的天平两端,父母的爱总是更沉一些,以至于压得子女总想反弹。他说,“作为社会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中的长者,要善用影响力,而不是从行为上束缚子女。我们不能阻挡历史的前进,要顺势而为。也要相信孩子,天高任鸟飞,让年轻人鲲鹏展翅去吧。”
就像更年期必须经过焦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