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时事论据素材>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

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

详细内容

篇一:《换个角度看世界》

换个角度看世界

你只看得到花开得芬芳,却看不到种子冲出土壤抽出枝芽的倔强姿态;你只看得到蝴蝶飞舞在天空,却看不到小虫破茧成蝶的美仑美奂;你只看得到雄鹰飞翔在空中,却看不到它在背后的千百次磨练。换个角度看世界,发现身边不同的美好。

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明白世界的奥妙!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有一次坐在树下小憩,一颗苹果砸在他的头上,是他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才发现了万有引力。他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认为果子熟了自然会掉落,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便发现了世界的奥妙。我们也应该勤于思考,或许不会像牛顿那样伟大,但我们也会发现世界上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以更加独特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人生的美好!

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何冲出坚硬的外壳,冲出厚厚的土壤?一只蜘蛛是如何织出人类都惊叹不如的细密的网?一群蚂蚁又是如何搬起比它们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食物?这些细微的场面总是能会令我们想入菲菲,人生也正是如此,学习细微之处的道理,把它们用来充实你的人生,从蚂蚁搬食物学习它们的团结协作,从种子发芽学会独立坚强,从蜘蛛网学会坚持不懈,换个角度看世界,以细微之处看透人生的道理,以细微之处战胜具有重重磨难的人生。

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感慨人的微不足道!

靠近大海,倾听海的歌声,看着它的辽阔无垠,碧波荡漾。攀上山峰,俯视整片土地,遥望远方,享受属于自己的世界。站在街头看着车水马龙,行人匆匆离去的脚步,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这都是世界的一处风景线。不去想世间的变幻莫测,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之大,而我们与之相比是如此渺小,我们所经历所谓的苦难,放在世界这个地方便显得微不足道,世间的美好总是多于痛苦,多去思考世界的美好,把不开心的事情抛在脑后,让世界吞噬你的烦恼。

一种物体,换个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就像一个多面体,你从不同的角度总会有不同的美好,看见不同的风景,换个角度看世界吧,领悟人生,发现美好!

篇二:《2014高一暑假作文:多个角度看世界》

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物。对待事物,我们都有意识,有看法。有些人生活得快乐,有些人却认为一切都不理想。那么,我们不妨站在多个方位看世界。你会发现一切都别有一番滋味。

首先,辩证的看世界。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世界也是如此。就譬如我们看待秦始皇。如果我们一昧地只去衡量他的暴政对人类的危害,他在历史上犯下的种种过错,那不就将他与袁世凯放在了一个天秤上。对他的评价。他统一了中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更改的去评价事物。看待世界亦是如此。如果在这一方面你认为它不好,那就换个方面嘛!上帝是公平,它在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为你开了一扇窗。如果永远只知抱怨那就必然成为失败者。

还要用赞许的眼光看世界,其实世界是美好的,只是我们应站在正确的高度注视它。我们为人处事时,也要把自己摆在正确的高度。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他人的赞许。关于发现他人优点的人,不管何时都不会小瞧他人。同时,这对我们自己也百益而无一害的。在对待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俗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件事物都没有它必然的属性。它的类别,只是我们的强加罢了!

多个角度看待他人,看待事物,看待自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盼头。对待大自然,我们只看到了他对我们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它的更大的效益。事物的存在,我们要多方位思考每件事都是合理的。

人一生就是短暂的几十年,不要让自己错得太多。真真正正的成功者,不是在物质上他有多成功,而是在精神上。

多个角度看世界吧!在全方面认识他物的同时,也全方面的认识自己。对待事物,要深入研究,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断章取义。

多方面认识世界,我们的必然选择。

篇三:《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第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专用稿纸

学生姓名张蓝月年龄12指导教师钟美

(省、州<自治区>镇(学区)学校

联系电话13983929863邮编402160QQ:1805881546

此大赛稿纸复制有效。

篇四:《换个角度看世界》

换个角度看世界

世界有多少种缤纷,世界有多少种绚烂,或许你我都不是很清楚。当一个人经历了种种艰辛和酸楚之时,他就会明白从多个角度看世界,得到的会是异样的世界。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是在寻找新的世界颜色的一种探索和追求。往往一个初生牛犊的人真的会很不了解这个世界,好奇推动着他在这个世界磕磕绊绊,这也是在一次次击打着他幼小的心灵。

成功之时看世界

一位成功人士,即使是走在一条很狭窄的道路上,全身也会像金子一样散发着异样的光芒。或许在某些时候,他会言不由衷地说:当你深入到世界的内心时,其实发现它很渺小!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将世界看得淋漓尽致谁都渴望成功,谁都期盼可以品尝到苦尽甘来的硕果,谁都希望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做一块真正值钱的金子。因为那时的他或她,在看这个世界时,可以自豪地说:我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不被瞧不起的人了!我,我,我终于成功了!此时此刻,就连世界都在为他激荡!

但人生怎么会总是那么如意呢?谁不曾在失败和成功的一线之间而踏上了挫折之路呢?

失败之时看世界

往往一个失败人士,内心总是凄冷和悲凉的,而他的世界里的天空也是那么地黯淡

失败者,以自身孤独和寂寞的心境感受着这个世界,但总是感受到的是一中疏远,感受到像天与地一般的距离,难以触及。

世界太大,我该何从下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我很彷徨,我很无奈世界为什么这么大!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角度,或许你会收获到另一个秋天。谁不想摘取秋天美丽枫叶呢?但谁又不曾游离在梦和现实的中间?谁又不曾向往飞向广阔的蓝天

换个角度看世界,你得到的却是另一个世界

篇五:《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有一个小故事说,五十年代初,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周总理写字用的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别有用心地问:“中国总理也用我们的派克钢笔?”周总理举起钢笔自豪地回答说:“这是朝鲜战场上一位志愿军战士从美国那儿缴获的战胜品,托人送给我的。”美国记者听了尴尬地笑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善于选择角度说话,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文也一样,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往往因为习作者所选角度不同,其论题、中心论点或主题思想大相径庭,文章的社会效果高低也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讲的是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的效果差异很大,但对我们作文来讲,其道理也是相同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文章要新颖,也同此理。如何在相似或同一题材已“山穷水尽”中发现“柳暗花明”的亮点,这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譬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通渠道”,可说言愁已达到了极点,然而李清照却从船的承载能力来写愁。她说:“只恐双舴艋舟,戴不动,许多愁。”不说愁似流水而说水难载愁,在险远之处又进一步。这仅难看出,文章立意高低与角度选择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中学生作文学会选准、选好角度,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下面仅就供材料写作议论文,谈谈选择角度立意的方法。

一、多方位考察。写作前对所给材料进行多方位考察,分析不同的角度能说明哪些道理,从而选准、选好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进行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

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河水说:“这是我的功劳!”堤岸对河水说:“没有我,你就变成了水害啦;”田地说:“我看还是农夫的功劳。”农夫沉默不语。对这则材料,可分析出三个角度:

角度一,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是河水、堤岸、田地、农夫共同{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

创造出的成绩,不能全归功于某一个体,便可以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去立意了。

角度二,堤岸的话,初看觉得非常傲慢,但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就可以约束的重要性去立意,可以拟题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角度三,河水由农夫引灌,堤岸由农夫修筑,田地由农夫垦殖耗耙,庄稼由农夫种耘管收,他却沉默不语。这就可以从农夫这个主导因素去立意,拟出题目《老黄牛精神赞》,《指挥员与战士的关系小议》等。

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一个材料只有一个主旨、一个中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角度去立意,但总有个基本的角度。只有从这个基本角度出发,才不会背高材料主旨,写出合符文意的文章。例如:

一位工人遇见一辆飞驰的大卡车颠簸中摔下的一捆针织品,工人将针织品送往派出秘,派出所托电视台播了一周时间的招领启事,可是一个月也无人问津。根据这则材料写议论文的角度是比较多的,可以写工人“拾金不昧”;也可以批语驾驶员不注重安全,缺少责任感;也可以写失主听任产品丢失。但一分析材料的主旨就会发现,前两者都不属材料核心内容,唯有从后者去立意才准确。

三、逆向探源。有些材料从已知内容,明里角度不好立意,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带有片面性。这时我们就得剖析它的内在原因,由果溯因,逆向探源,弄清因果,找到主旨所在,选择正确角度。例如:

有一个和尚同友人登楼观景。友人问:“江上的船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和尚所答似乎非所问,但从和尚的话看,他是借把船分为两类而实指社会上的人只可分为“为名为利”两类,显然以偏概全。那么,和尚为什么这样武断地下结论呢?原来他是以佛门为净土和“人世乃污浊”的观念来看待人世的,当然是偏见,或许这个和尚入空门前正是一个追求名逐利之人,只因不得意而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故认识人世

格外偏狭;或因佛家思想影响太深而出现了心理变态,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才是准确的。可拟题目《看待事物不可心理失衡》,《不可主观臆断》,《不可以偏概全》。至于写“名利辩”固然也有意义,但角度不准确。

四、横向探求。有些材料意在言外,从正面难以找准角度,如果横向探求,作相关联想,就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例如:

德国总理科尔有一次宴请朋友,快吃完的时候,他发现盘子里有些汤水,便用面包擦了一下。他吃完面包后发现盘子里仍有些汤水,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盘子,用舌头舔起来„„

从正里看这则材料,的确不可思议,一个世界富国、大国的总理竟在有新闻媒体的宴会上舔盘子,是不拘小节出洋相,还是有什么政治目的?材料没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得作横向联想:老百姓饭末舔盘子是节约,节约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科尔身为总理还时现平民作风,难能可贵,这种不浪费的好习惯、好品德值得称赞。再联想到当今世界资源日趋匮乏,穷国和穷人甚多;联想到我们这个刚解决了温饱的人口大国的惊人浪费、大量公款消费和吃喝,就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去命题立意就好写了。

五、抽筋求同。有些材料是由一组性质不同而有相关之处的材料材料组成,也就要用抽筋法,去其皮肉,保留筋络,寻找到共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例如:

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患上了严惩的腰疼病,不能伏案写作。但她不某心于文学生命的终结,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凿上四个眼儿,系上两条带子,套在双肩上,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杨荫榆目镇压“女师大”学潮失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在日寇攻陷苏州时痛骂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于1938年1月1日被日寇杀害。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后来被解职后生活贫困,病魔缠身,却拒绝国民党的收买,毅然靠零售香烟维持生活。

丁玲是著名革命作家,晚年仍顽强斗病魔,坚持笔耕,奉献余热,这种“春蚕”“烛炬”精神崇高而伟大。杨荫榆是反动之后而悔过自新,晚年有节,骂寇遇害,有民族气节,晚霞红亮。陈独秀犯严重错误之后,晚年窘迫而能忍受清贫,不媚敌求荣,节堂不失,精神品质可贵。三个材料都讲的是人物的晚年,这就是立意的大角度。我们可论“晚节犹可贵”而评议当今一些人不重晚节,最终身败名裂。也可讲“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说明一个人不管曾经怎样,只要后来变好了,有节操、有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反之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骄,就会黯然失色。如果去讲“春蚕”“烛炬”精神和奉献余热就只有丁玲能说得上,如果去讲“保持”操节,对杨荫榆就统摄不进去。因此,异中求同时,一定要选择共有的角度。

六、求异探胜。求异探胜,就是反其道而用之,选择新颖别致的角度。请看下列材料。

一次,东坡游山去一座道观歇息,主持老道士见他衣冠素朴,就说:“坐!”对道童喊:“茶!”在交谈中,道士发现来人谈吐不凡,就请进厢房,说:“请坐!”又吩咐道童:“敬茶!”后来老道士知道来人是大学士苏东坡,急忙请进客厅,说:“请上座!”大声吩咐道童:“敬香茶!”对这则材料,如果从批评老道士去立意,说他“只重衣冠不重人”,是“势利小人”,虽无可厚非,但缺乏新意。如果我们细心体会老道士不断变换待额的心理和态度,就会发现他是爷慕人才的,尤其是杰出人才。他不断升级的礼遇都是因为苏东坡的才气所致。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立意,选择老道士重人才,更重杰出人才,既不背离题旨,又有新意。

总之,选择角度的方法还很多,对同一材料还可以用几种方法去共同选择。作文要得心应手,写出新意,就得注意选准选好角度。当然也不能强扭角度。有个材料说:某工厂遭了洪水灾害,办公室秘书写了个材料,题目是《由于洪火灾害,我厂八月减产百分之五十》,厂长认为角度不对,叫重写,秘书后来改题目为《虽然洪水灾害,我厂八月仍达到计划百分之五十》,得到了厂长首肯。这种不顾

事实,强扭角度,混淆视听,是不可取的。{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

写作角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复杂的,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如何选择角度的问题,而供材料作文,常常要求自选角度,足见选择角度写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把选择角度作为重点。当然这也是个难点,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和探索,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

篇六:《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标杆优秀作文》

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标杆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乙: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我更需要这种氛围。

丙: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丁: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

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

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

2.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

3.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

4.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

5.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1.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

2.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

3.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

4.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一)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与立意参考

(一)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三、四、五段文字中任意一段(甲乙丙丁四种观点中任意一种)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四种观点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单一角度:

1.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甲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2.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3.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

4.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复合角度:

除了以上所列的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观点综合作为写作的角度。(说明:列出的甲乙丙丁四种观点,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两种、三种、四种亦是可以的。)

(二)立意参考

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

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

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

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

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

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

7.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

8.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评分:

23+25+10=58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材料中的微信角度立意。第1段先比较了微博、微信的不同特征和人们对待它们的不同态度,继而提出中心论点:微信给我们提供的私密空间,能保护我们免受这纷扰世界的侵烦,是我们心灵的的港湾。立意符合题意。第2段开头提出中心句“自古至今,一个私密的空间一向弥足珍贵”,并对应举出古人五柳先生、今人南怀瑾及其它概括事例,强调“私密的空间,让人们的心灵躲避纷繁,在宁静的休息中,茁壮成长”。第三段紧承上文,指出“微信,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私密的空间”。第四段进一步论述保有一个私密的空间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第五段举腾讯的例子对上一段作收束。第六段引用布莱希特的话再次强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最后两段分别以海子的事例、皮埃尔的话作结。

全文围绕微信来论述私密的空间之于心灵的重要性,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述富有逻辑,语言自然流畅。

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材料丰富。

篇七:《换个角度看问题素材》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被别人误解,那么请你换个角度看问题吧!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好:“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也就是说,面对灾祸和不幸,你要乐观。如果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够看到生活中积极和光明的一面,生活也因此暗淡无光。所以凡事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下面就是关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素材、例子、名言或事例大全,当你遇到挫折或被人误解的时候,不妨做个参考: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一、秀才赶考

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店里。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见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背靠背。这三个梦意味着什么,秀才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他便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完他述说三个梦后一拍大腿:“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吧,没有什么希望了。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种吗?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不是多此一举吗?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一下掉进了冰窟窿,回旅店后便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感到有点奇怪,问他还没考怎么就要回去。秀才如此这般地把算命先生的解梦说了一遍。店老板听了乐着说:“依我看,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希望大大地有。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有备无患吗?你和心上人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一改心灰意冷的神态,精神饱满地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个探花。试想:如果这位秀才相信解梦先生的话,他还能够改写自己的人生吗?而店主的一席话,使他换个角度看问题,因而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愉快、光明、幸福、希望„„这是人生的正面;忧愁、黑暗、不幸、绝望„„这是人生的背面。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二、牢骚满腹者,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新和尚选择了人生的背面,他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不知道换个角度看问题,总是一味地抱怨。而正是因为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能够乐观地换个角度看问题,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人的心态,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牢骚满腹者,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不一样。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三、富贵不全还是富贵无边?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

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四、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吗?

一群兴致勃勃的人在登山的路上,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满身疲惫的人。于是,登山的人问下山的人说,怎么样?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吗?下山的人有些满脸失望地说,没有,什么也没有,只是一座破庙„„,也有些说山上的风景很不错,登高望远,远处风景无限!如果你是登山的,听到这些话,你是停滞不前,满心失望呢还是继续攀登?这个时候,你只有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爬上去看个究竟,其实,你看到的风景跟别人看到的风景虽然是一样的,但感觉并不一样。{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五、发明家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截然不同了。有时候,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种成功,能够从失败中看到收获,才是最真实的收获,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你永远无法成功。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六、整天担忧的老太太

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开伞店的;二女儿成为洗衣店的主管。这样,老太太晴天怕大女儿家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二女儿家衣服晒不干,整天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对老太太说:“老太太,您真有福气,晴天二女儿家顾客盈门,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兴隆。”老太太这么一想,哎,还真是啊!就这么简单的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此整天担忧的老太太就变得无忧无虑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名言名句大全:

1、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3、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4、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你眼睛里。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国家。——契诃夫

5、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毛泽东

6、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林斯基

7、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8、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葆青春。——英国谚语

9、乐观者在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在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英国谚语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俗语

11、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俗语

1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俗语

13、一根蜡烛,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它却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笔,只需三笔二画,生命便会结束,但它却在同学们心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

14、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

15、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换种思维去对待身边的事物,生活不就需要我们这种思维转换吗?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里的一缕阳光,黑夜里的一丝光明,都会给你更多的惊喜。冬天在此,春天还会远吗?16、一片落叶,你也许会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只要换个角度想,你便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例大全:{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不同角度看世界议论文}.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例1、罗素的中国行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罗素没有了心情观景,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么热的天,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坐成一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