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让爱慢慢长大
详细内容
篇一:《关爱空巢老人,,感动美丽夕阳》
关爱空巢老人,感动美丽夕阳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0901张祥鹤20090420125
15243691849
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简介: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用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
活动背景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路颤颤巍巍,前行艰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老无所依,终无所养。他们就是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孤独一人,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无亲无友,有的经济困难。或许你习惯了在爷爷奶奶的膝下承欢,习惯了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你是否想过那些孤寂的空巢老人,想过他们面对的清冷生活。
在广大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他们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他们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他们,就是出现自打工村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选取“对地方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为主要话题,对本地区现存空巢老人的生活进行调查和了解,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包括离家的子女更进一步的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生活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有助于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改善在现在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生活中提
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让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再空巢,让黄昏的夕阳更加美丽。关于空巢老人的简单解释:“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空巢老人的特征
家庭“空巢”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中国空巢老人化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在城市老年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这个数字在2010年将可能达到80%以上。据资料显示:我国老龄事业正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是快速老龄化。现在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是0.66%,老年人的增长率是
3.16%。这意味着老龄人口的增长是正常人口增长的5倍。也就是说,到了1010年,我国的老年人将会超过2亿,到1050年将超过4亿。
第二是老人高龄化。我国现有1300万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急需照料
第三是家庭空巢化。据调查,在我国大城市中,空巢老人比例最低的是1/3,比例最高区域的空巢老人已经达到1/2。这些空巢老人虽然有子女,但子女多数不在身边,无人照料,缺少精神慰藉。
一、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目的及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选取山东西南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菏泽为研究对象,菏泽市是我国国家贫困市,家庭收入方式单一,家庭劳动力大多选用外出打工或是做生意的方式增加家庭收入,供养老人和子女。但是这种单一的经济收入方式无疑让家庭中的老人成为空巢老人,让老人的生活变得寂寞,孤单。
二、调查结果
在寒假期间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张祥超共同走访了13户有空巢老人的家庭。大部分家庭子女在平日的生活中都不在家中,而是外出打工或是长期在外经营自己的事业很少时间回家。只是在过年的时候难得回家一次把老人接到家中共度春节,春节之后儿女们又各自返回自己的事业中,家中的老人再次陷入了孤单寂寞的生活中,对儿女的日益思念和对欢乐精彩生活的向往让他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匮乏。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打工村“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现有总人口881万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12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0多万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已达5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2%以上。
我们在家乡挺好的
青壮年外出务工不但开阔视野,而且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他们大多数都会定期给在农村父母邮寄一定的生活费用,老人生活衣食无忧,很有
幸福感。鄄城县什集镇察庄村,全村1307口人,外出从事建筑、装修等行业的务工青壮年830多人,全村老人427人,其中“空巢老人”家庭38户。这些“空巢老人”子女都会定期为老人邮寄足够的生活费用,老人平时生活也会有在外村的女儿、女婿照顾,生活得很开心。同时,这些务工赚到钱的“打工族”也非常热心村公益事业,他们不但集资修路建学,而且集资兴建了村老年活动大院,配备了各种娱乐设备和健身器材,成立了老年人说唱队、戏剧班,让老年人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又老有所乐。
象鄄城县察庄“空巢”老人这样幸福生活的村庄在我市不在少数,如郓城县三屯、唐庙、王老虎庄,东明县末营、朱洼、王官屯、郝寨,定陶县西王楼、潘楼、中沙海等村。“我们在家挺好的,种地有村里组织的互助组,生活上孩子定期给钱花不完,村老年活动室能玩能乐„„”调查中,老人们纷纷赞扬这样的幸福日子。
重新挑操持家重担
男性劳动力是家庭的顶梁柱,年迈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儿子赡养。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进城务工,使得农村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状况雪上加霜。在鄄城县引马乡范庄村,范士宾老人住着刚盖起不久的新楼房,家中冰箱、彩电、洗衣机和“老爷车”等家俱应有尽有。但年迈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裕而高兴起来。由于三个儿子都外出搞建筑,老人家平时不但要照顾三个儿子的十几亩地,还要每天给两个孙子洗衣做饭,隔三差五还要拾掇一下房子。在青年人外出的情况下,本来应该享“清福”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操持家务的重担。
牡丹区小留镇康庄村,全村846口人,150多名青壮男劳力外出务工做建筑、
镀光等生意,中青年妇女也多在村办企业打工,家中孩子和其他家务多由独守在家的老人承担。在该村调查的13名60-70岁的“空巢老人”中,绝大多数对儿子和儿媳打工表示理解和支持,生活开销由子女定期邮寄非常有保障。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农村65岁以上的农村“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有两种以上的老年疾病和慢性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老人犯病后得不到及时护理,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现象,而有的则是根本没能力治病。
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邢继舟老人与老伴都70多岁,两个单身儿子外出务工,另一个儿子找了个外地媳妇在家靠在城里打短工生活,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邢继舟老人与老伴常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部依靠已经远嫁他乡的女儿、女婿照顾。由于儿子打工也挣不多钱,老人的医药费多靠政府救济和亲戚拆借,基本上是只能停留在延缓病情发展的医疗水平。
调查中发现,年龄在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均不同程度地存有两种以上的老年疾病和慢性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老人犯病后得不到及时护理,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关爱空巢老人让爱慢慢长大}.
孤独无助老人心
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后,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也随之下降。尤其是当前青壮年夫妻双双外出谋生众多,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老人省吃俭用拉扯大孩子,正当他们可以稍稍歇下脚的时候,孩子们却又远走他乡,给老人留下无尽的寂寞与思念。调查中,老人们感叹:子女们出去打工有时整年也难得见个面,日子是越过越殷实了,但闲下来的时候却觉得活得很无聊。
篇二:《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感悟》活动感悟
关爱空巢老人
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一句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你只是把它看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感慨。但我想说,这真真切切是对老人晚年的写照。或许是因为年轻,或许是疏于对老人的理解,我们无法体会和感受那已近暮年的孤独和悲凉。老人,那抹孤寂而祥和的阳光,需要我们给与更多的关爱。
为响应中国红十字会的号召,关爱空巢老人,同学们在包头市先锋路展开了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同学们走进社区,走入每一个老人的家,把自己的热情与爱带到每一个老人的身边。与他们唠唠家常,分享欢乐时刻。当看到他们真心的笑容时,我也终于为自己此行找到了意义。与他们的交流,让人身心都非常舒坦。他们会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握着你的手唠唠叨叨;会因为你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开怀大笑;会轻轻抚摸着你的脸说“年轻真好”“大孙女真好”。而此时我的心里也绽开了大大的幸福。当然,他们也会给你讲一些人生的经历、生命的感悟。尽管爷爷奶奶已经年迈,行动也不再方便,但他们却有着一颗年轻的心。他们不仅对当今的时事知之甚详,对流行的看法也颇有见地。平时也会参加一些活动,谈谈养生之道。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还非常的风趣。这与我想象中食古不化的老人相差甚远。听着他们的讲述,一种深深的钦佩感油然而生。但是,他们也提出了他们的苦恼,他们太孤单了,平日的生活也太单
调了。他们非常希望能与年轻人多待些,也能有更多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
社会需要爱的传递者,需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也许只是静静地坐下老,倾听他们的心声,陪他们笑笑。我们一个简简单单的付出就能给他人带来快乐,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爷爷奶奶,也都有变老的一天。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用心去关爱他们。尽管已近黄昏,我们也要让它幸福满天。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爱老人,也祝愿天下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篇三:《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总结》扶轮小学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我校志愿者服务队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志愿者以自愿的方式报名参加,成员为3至6年级的少先队员。四月份以来,我校紧密结合区、街创文活动,认真开展“奉献一份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的活动,在活动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营造氛围。积极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广泛宣传“空巢老人”现象和“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之情。二、认真摸清一个基本情况。对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子女赡养情况、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重点摸清“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三、切实开展三项关爱行动。
1、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空巢老人”家庭,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在这次活动中,我校派出了由10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志愿者们带着用自己的零用钱集中购买的慰问品,与社区领导及相关人员一道,分别走访了三户老人家,送去了我们的关心与祝福。有的帮助收拾家务,有的给老人捶背、讲笑话、和老人聊天……老人们看到这么多人来探望他们,都很高兴,家中不时发出欢声笑语。通过志愿者们一上午的努力,客厅变整
洁了,厨房变干净了,老人们开心地笑了,志愿者们也笑了。
2、为“空巢老人”提供“三个一”心理抚慰服务。定期组织小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打一个问候电话、上门走访慰问一次、陪老人聊一次天。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摆脱心理寂寞和精神孤独,使他们“巢空心不空”,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每个月,志愿者至少去老人的家中慰问1—2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是做家务活,或是为老人读读报纸,或是陪老人聊聊天,或是给老人捶捶背等,只是老人需要,志愿者会尽自己所能,给老人以切实的帮助。
3、为“空巢老人”提供文体健身服务。每逢重阳节、春节等传统佳节,学校的志愿者更会自发前往社区看望老年人。陪伴“空巢老人”观看一场文艺晚会、欣赏一场精彩文艺表演、参与一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会将此活动切实落实下去,并继续做好衔接工作,真诚地服务于每一位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让爱心的接力棒一直传下去。我们将会号召广大少年儿童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爱奉献给社会,温暖他人的同时快乐自己,竭尽全力,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路北区扶轮小学
篇四:《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记录》“重阳,关爱老年人”活动记录{关爱空巢老人让爱慢慢长大}.
“重阳,关爱老年人”活动记录
鳌山卫中心小学
2013.10
篇五:《关爱空巢老人,感动美丽夕阳》关爱空巢老人,感动美丽夕阳
关爱空巢老人,感动美丽夕阳
经历岁月的风化,青春逝去,往昔的峥嵘淡然翻过,有一个群体的名字叫——“空巢老人”。他们想念着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太多的忙碌而无暇照顾;他们向往着沟通,然而朋友越来越少,圈子越来越小,渐渐的找不到了述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也越来越少。孤独,寂寞,独自坐在家中,无奈的看着日升日落云卷云舒。谁能懂得他们的寂寞!
——题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及有关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学校学院组织下于2012年寒假期间在沧州市南环办事处进行实习,期间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组织了一系列关爱老人,服务老人,每天为老人做一件事的活动,如和空巢老人一起包饺子,向贫困的空巢老人送米送油,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举办元宵猜灯谜等等。并对沧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沧州市南环办事处化工社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顾。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为99.7%,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他们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
2.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3.调查显示,多数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病。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从附近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单位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疗费用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8.6%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47.5%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26.9%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映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和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同时,空巢老人们也提出了对政府和当地居委会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补助,希望社区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以下是我针对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
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灵活开展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