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的报告
详细内容
篇一:《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黄霸黄盖黄巢黄庭坚黄道婆黄宗羲黄遵宪宋代状元黄定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一册藏地:美国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报刊教科书
篇二:《关于姓王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关于姓氏的报告}.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现代的名人„„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我刚刚“竣工”的作品,可能比较长:
环保从我做起
——关于本班同学环保意识的研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姓氏的报告}.
现在政府都在注重人们对环保意识作为一个目标,我们想看看本班的同学平时有没有做到环保,知不知道什么才是环保,又如何才能做到环保。于是,便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1访问全班同学认为如何才算称得上是环保
2上网浏览我们应该做到那些环保行为
3实地观察同学们的环保行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受调查人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能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其他环保行为不环保行为
全班53人16人42人用报纸卷制的铅笔、见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节约纸张乱丢垃圾,不节约用电,不节约用纸,浪费粮食,糟蹋粮食
我们应该做到的一些环保行为:
一、野餐时的垃圾不要随手扔掉,如果没有垃圾箱,就应该全部拿回去。
二、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每个同学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同学们对环保的看法:
有人说,能节约用电的就是环保。
有人说,能够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节约纸张的就是环保。
有人说,能够保护环境的就是环保。
四结论
1、虽然同学们的环保意仍然不够强,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懂得去减少用电量,用水量,不乱丢垃圾。在本班,有53名同学,能做到这些的有42人,站本班人数的79.2%,人数还不能达到90%。按照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有11位同学连这么简单的环保举止都没能做到,人数占本班的人数20.8%。
2、同学们还不能了解并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就从同学们参加近段时间所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人数上看,比原来能减少用水量、用电量
的人数减少了26人。到调查中,我们还听到一些同学们说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3、我们要想做到环保,还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环保!申请成功
您获得KK号:18839605.
密码:1234567
网址:
登录7K7K
建议用笔抄到纸上,千万不要将密码记到QQ签名或其他别
篇三:《关于李姓的调查报告》关于李姓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李。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李的同学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源和李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李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李姓名人故事。{关于姓氏的报告}.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传说李姓的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名——大理。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李姓在唐朝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上网
李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爷爷的讲述
……{关于姓氏的报告}.
李姓的族谱
在福建连城县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姓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李姓源远流长,传说东夷组首领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改为李氏。唐朝时,“李”为国姓,从资料中发现,唐朝开国元勋中,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因立功被皇帝赐予李姓。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李姓,是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性的主要原因,这也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2.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我们为李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关于姓氏的报告}.
3.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一亿。
篇四:《关于熊姓的研究报告》关于熊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熊,我对自己的姓经常产生疑问,:熊姓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熊姓名人……我决定好好调查一番。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熊姓的来源。
2.上网浏览,了解熊姓历史名人。
3.上网查阅,了解熊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调查整理
四.总结
1.熊姓来源
熊姓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洛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县),又称有熊氏。
2、出自祝融八姓----芈(mǐ)姓。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第三十六世裔孙鬻(yù)熊,道家学说的开拓者,以帝师的身份辅佐周文王姬昌,其子早卒,其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熊姓。熊绎于荆楚建立了楚国,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南),开启了南中国八百年的江山统治(同启楚周大地,延绵八百年江山)。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度强大起来,势力扩展至中原。公元前223年,楚灭于秦。楚君的后人多以熊为姓,称为熊氏,史称熊氏正宗,即湖北熊氏。
3、还有一支源自西周时期罗国。罗国与楚国同祖,其子孙中也有熊姓,史称罗国熊姓。
2.熊姓人才辈出
熊姓古代名人有:熊安生.熊朋来.熊文灿.熊廷弼.熊大木.熊赐履.熊伯龙.熊成基……
熊姓现代名人有:熊向晖.熊青.熊照志.熊德琴.熊启雄.熊家海.熊兆瑞.熊文云.熊一然……我为熊姓感到骄傲!
3.熊姓人口数量
如今,熊姓分布以湖北、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66%。熊姓分布最多城市是南昌市(熊姓为南昌第一大姓)。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2%。熊姓历代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六普全国人口13.71亿,所以熊姓人口大约438.7万。
篇五:《姓氏调查报告》关于X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模板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看过课本上关于X姓的研究报告以后都对自己的姓氏感了兴趣,我也被吸引力所做想做一次关于X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X姓的来源和X姓历代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X姓人口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X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X姓历史悠久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16。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在全球都有广泛分布。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其实这是错的,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音同阳)。而非“木易”。
2、X姓历史名人
隋朝杨氏杨坚杨广宋朝杨家将明朝三杨内阁
3、X姓人口数量
有4000万人。
篇六:《关于方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关于方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姓方的人,有方多多、有方源……我从课本上知道: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带着重重问题对方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方姓的来源和方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方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方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1、、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方姓大约有4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当时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7%,占福建总人口的3.5%。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安徽、浙江,这三省方姓大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两省的方姓再占总方姓的12%。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一片方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方姓大约有44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多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长几乎停顿。当时方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36%)、安徽(19%),这两省方姓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9.4%)、江苏(7.8%)、福建(6.4%)、湖北(5.8%),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浙江为方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省总人口的1%。宋、元、明期间,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部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方姓分布特点,方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北移动。
2、方姓是中国最大的八十个姓氏之一,在安徽、河南和辽东半岛最有影响。方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方的人至少有36个,总人口大约在430万。
3、历史上的姓方的名人有:文学家方豪、方献夫、方泽、方盱、方问孝、方大激、方承训、方学渐、方应选,方文、方象瑛、方殿元、方士颍、方还、方朝、方登峰、方苞、方楘、方棻、方贞观、方式济、方正瑗、方正澍、方芳佩、方积、方成培、方东树、方元鹍、方坰、方玉润、方宗诚,思想家方以智,画家方大猷、方咸亨、方维、方乾、方启蒙、方百里、方策、方琮、方勤、方华、方文湘、方塘等。
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2、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氏。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省方氏(疑与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后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占全国0.36
篇七:《关于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关于赵姓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