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人故事素材>南征北战观后感2000字

南征北战观后感2000字

详细内容

篇一:《电影《南征北战》观后感》

今天,我们观看的是战争《南征北战》,反映的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于大江南北,终于取得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的战斗经过。片中,我军的指挥员和战士们浴血奋战顽强战斗和机智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征北战》这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它主要讲述了在1947年时我军和国民党为争夺土地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打仗的故事。营高营长率领部队北撤,在山东桃村集结待命。不少战士和老乡都想不通,高营长和女村长赵玉敏耐心给大家做工作。此时蒋军共出动25个师的兵力,企图造成南北夹击。我军在桃村大沙河阻击南线敌人六昼曰,主力部队集中到风凰山围歼北线的国民党李军长率领的七个师。高营长接到师长命令抢占摩天岭高地,以阻击敌军张军长率领的增援部队,李军长率领的部队已被我军全歼并活捉李军长。高营长又率领部队乘胜追击张军长率领的部队,赵村长也带领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切断敌人退路,又绞断敌人企图炸毁桥梁的炸药导火线,保住了大桥。一场大战开始了影片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它通过对一支具体的作战部队转战经历的描绘,同时又生动地勾画出整个战区国共两军角逐的全方位图景,形象地体现出人民解放军运动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它是从解放后直至“文革”期间我国拍摄的大型战争片之一,即便在“文革”中几乎所有影片都被禁演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银幕上上映,足见其影响力。《南征北战》的故事生动,情节起伏跌

宕,节奏感强。同时影片又有着纪录片的纪实风格,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有强烈的时代氛围。片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成功,从下级的军官、战士一直到两军的高级将领,都有着较为鲜明的个性化彩色,避免了概念化和脸谱化的描绘方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历史就是对昨天的总结,对今天的激励,对未来的昭示。正是这些英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宁和平的生活,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啊这部影片说的是华东野战军的一支部队遵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实行战略转移,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故事,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者是粟裕将军,他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军事家。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还说:“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赢得战争。”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全体现了毛主席的这一英明论断。军队中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挥政治作用,在解放区,每个村子里都有党的领导,村干部组织群众筹集物资,抬担架、运公粮、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革命战争。陈毅元帅曾感慨地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大概意思)。的确,蒋介石虽然有美国的大力援助,虽然有美式装备的800万军队,但是他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

现在有个别年轻人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很不以为然,还有人荒诞的认为,如果让蒋介石领导,依靠美国,中国会比现在还强大,这种想法太天真了,太无知了。大家都知道,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老百姓一直没有过上太平日子。近代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经济和军事落后,世界上哪个小国都想欺负中国,赔款割地、无数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国人倍感耻辱,帝国主义从来就是瓜分中国,他们决不会让你强大起来。

引起我深思的,是片中一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台词。他说:“共产党把劲用到战场上,而我们把劲用到官场上,不败奈何?”一个是战场上齐心协力,一个是官场上勾心斗角,一字之差,“心劲”各异。同样,一个人的“心劲”如何用,还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的。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是应该注意这个“心劲”的问题的。有一种人把“心劲”用到追求生活条件优越上,他们比吃,比穿,比谁会赶时髦,比谁家里有车,比谁最先用上手机……自以为得意,自觉因此就高人一等了。还有一种人把“心劲”用到勤奋读书和正直做人上。至于吃喝玩乐,淡泊如水,“心劲”自然不往这里用。这样的人,在实惠面前,往往“吃亏”,所以,常被人称作“傻冒儿”。然而,我相信,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却多是这种大智若愚的人。

红色电影评比占据首位的《南征北战》,确实集中国影片之大成,迈绝千古,成就王业。纵观其宏丽壮阔的意境,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有感触,深刻地记住了敌人是多么的狡猾,解放军是多么的勇敢,他们真了不起!还有他们不仅勇猛,而且他们也非常伟大,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献出了他们的一切!

篇二:《《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电影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

经过三天的学习,我们观看了三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每部影片都意义深刻,它们围绕着主任所授课内容,“信仰、信任、识别”展开,生动形象的让我们对这三组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一部电影是《南征北战》讲述的是解放时期国共南北战争,全片给我们最撼动的是官、兵、民之间的默契,无形中的配合。在国共军力3:1.5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仍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都离不开这种默契的作用,而这种默契都取决于官、兵、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兵、民对长官的信任,这里领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制定正确的方案、带头作战等,这就是一个有智慧的领导所做的。在部队听从好的长官,在公司,在我们团队我们必须听从好的领导。

第二部影片是《铁道游击队》,我们佩服游击队员们配合默契,也感动于群众对对队员们的支持,信任与认同。有了群众对党的信任,所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第三部影片与我们所讲的识别和信仰有关,最主要在讲魏得胜对他们部队的信仰,中途不管遇到什么诱惑,什么困难,他都执着坚定自己的信念,他的信仰是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找到部队,并且部队一定会把日军打退。而识别便体现在齐大爷的智慧上,他一眼就知道魏得胜“是要走的人”,但仍然想留住这个人才,但最终被魏得胜得精神所折服,魏得胜的精神让人为之震撼。三部影片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确定信仰、信任、识别这三个大的方向,从而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我们的公司,在我们的团队,我们的信仰是把工作做好,是壮大公司的实力,创造更大的利润。我

们应该相信老板,服从老板,忠诚老板。我们不能受外界的诱惑,不能受表面的迷惑,而放弃自己的信仰,背叛自己信任的人,只有坚定意志才能把这三点做好。

在一个企业和团队中,要尽快熟悉环境,把整个身躯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要不断的锻炼自己,增强智慧,钻研业务水平,锻炼自己过硬的本领。领导和骨干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用,发挥自身的本领,带好自己的团队,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严格把关,要做到集体酝酿,在开展工作中,组织严密,精心策划,有忘我牺牲的精神,要勇于担负起重任,并敢于承担责任,最后全面进取。打造一支强大的具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

这三部电影丰富的描绘了这三节课所阐述的内容,在团队中无论是先有信仰、信任再有识别,还是先有识别、信任、信仰。它们都是缺一不可的,是一直存在、流转、永不泯灭的。我们可以先识别老板,对他信任、对他信仰,前提他是最有智慧的人。我们也可先有识别,再到信仰、信任,最后仍然回归于识别,团队中要有信任,前提是识别,而你作为老板的员工你必须识别他人,不受诱惑忠于老板。这样信仰和信任都将得到升华,整个团队会更加强大,我们的公司将发展的更好。

篇三:《集结号观后感范文》

红色电影《集结号》观后感

前一段时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身为入党积极份子的我观看了导演冯小刚导的红色电影《集结号》。虽然这部电影之前已经看过一次了,但是重新再看一次,依旧给内心带来不小的震撼。感叹战争的残酷,感动谷子地对九连的情怀,更感怀他为九连全体弟兄正名的那份不屈。

电影《集结号》讲述的是1948年的淮海战役,张涵予饰演的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就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在一开始的这场战争中战争场面,效果以及各种特效,都是我所看过其他的片子中没有见过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场面这样的战争视角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很独特。在九连接到团长命令后,全连战士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线。这次的阻击任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鸡蛋与石头相撞。团长的命令是,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的打完。他们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连长谷子地。共击迎接敌军的正面进攻4次。其中3次击退敌军,共击毁敌军坦克3辆。全连牺牲人数47人。要知道他们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机枪,一门火炮,其它都是步枪和手榴弹!在这样的悬殊这样的火力情况下,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影片开始似乎就预示着九连未来的命运。战场上军令如山,

深深地压在每一位军人的身上,但这不是负担,而是光荣的骄傲。九连47名战士在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奋勇厮杀,一个个身躯在炮火硝烟中倒下了,集结号却没有响起。排长焦大鹏临死之前告诉谷子地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然而对于集结号的问题,战士们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怀疑是自己忽略了号声,导致战友们枉送性命。但最后他们仍然留守战地,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九连只剩下谷子地一人。谷子地受伤后却被解放军当作敌军士兵俘虏。在后方的医院里他才得知,自己原来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他不仅难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战死的47个弟兄都将被视为失踪者。谷子地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动力就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战友们应有的荣誉没有得到,谷子地是痛心的。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怒交织的情感,无奈着谷子地还没法为九连的弟兄们证明,愤怒着没有找到战士们的遗体难道就认定了是失踪了吗?部队番号的改变导致了谷子地自己都没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无形中让谷子地为九连战士证明身份的道路变得更加坎坷。然而谷子地依旧想方设法的为战友们正名。在历经了重重困难之后,在汶河修水利时发现了当年的那个窑,里面的47具遗骸确认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九连的全体战士。影片的最后,谷子地和他的47个战友一同被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然而只有谷子地能够亲身佩戴那闪亮的勋章,他的47名战友再也无法亲身感受勋章的光彩。谷子地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军魂证明了军人的铁性,为九连的兄弟们正名了烈士的称号。他身上那燃烧着的爱国的热情和对兄弟的情谊,是时间,岁月无法磨灭的坚定。在为九连全体战友正名的过程中,谷子地顽固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相信自己的兄弟们还在那里等着他回来找他们。人们认为他是个疯子,顽固不化,然而实际上,他只是不愿让事实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不愿军人的灵魂被历史的沧桑所迷惑。纵然他苦苦搜寻未果,但是内心依旧不放弃寻找九连兄弟。在烈士陵园,他得知集结号根本就没有响起,怒气顿时冲了上来,他大骂刘泽水。冷静下来后他也体谅了刘泽水,但内心更加为九连的战友们痛心。不得不说,战争是残酷的。为了顾全大局,就牺牲了整整一个连的战士,他们的生命湮没在革命战场上,灵魂闪耀的光芒却被人们所忽略。原本应该是“烈士”的光荣却成了“失踪”的无奈。不管是谷子地还是孙桂琴,看到这种情形都是会痛心的。幸运的这些烈士们终没被历史遗忘。

自己看完为后剧情所感动,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男人,才是中国的军人!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战士可以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剧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说:为

了不让自己兄弟的尸体落在敌人手里,又牺牲一人专门掩埋了所有的人员。为了战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条腿,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去冒生命危险为战友脱险!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

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队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南征北战观后感2000字}.

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的一段发言,他说“过去的记载经过正确的诠释,可以给我们一种警示,告诉我们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这时响起的集结号经过47位英雄的鲜血的诠释,不仅是向已故的刘泽水,更是向所有管理者的警示:谨守“可做”与“不可做”之事的管理道德标准——这是制定一个综合的道德计划的要求,也是符合组织宗旨的决策要求,也是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这样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前辈更是不易!我们要牢住历史!珍惜现在!

班级:

学号:

姓名:篇二: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昨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集结号。其实对于这部影片,我早就听说了,但是一直没看,因为据介绍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我想那个炮弹横飞的战争年代可以用历史来形容,就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太感兴趣的。可是,昨天观看了以后,我就不那么想了,因为我觉得《集结号》更像一部伦理教育的革命片,我认为对于我们处于和平年代的人更应该看一下,

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队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全剧用这样的场景来结尾,也就是说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战争的残酷场面只不过是为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铺垫一个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题是在弘扬“忠诚”。

《集结号》吹响的是一曲以忠诚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四十七个壮士血洒疆场是忠诚、为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焦排长在重伤弥留之际说听到了集结号吹响了是忠诚,为的是余下的战友的生命;刘营长不让吹集结号也是忠诚,为的是大部队的安全撤退和更多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寻夫也是忠诚,为的是至高无上的爱情;谷子地面对必死无疑而选择坚守,面对地雷爆炸而将生存留给战友,面对四十七个“失踪”的亡灵而不懈地追寻、不屈地抗争,更是显示了他的忠诚之心。

没有这些敢于以血肉之躯同钢铁坦克同归于尽的忠诚战士,就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的解

放事业;没有那些肯于服从大局,甘愿牺牲局部利益,承担打阻击、做掩护的指战员,就不可能有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没有千千万万个先烈的壮烈牺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一词被许多人淡忘了,在一些人生活的辞典中成了“痴傻”的代名词,成为许多人讥笑嘲讽的对象,让许多人敬而远之。他们热衷追崇的是个人利益和经济实惠,他们追逐索取的是个人的名利和享受。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他们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助纣为虐,成为残害忠良的帮凶;他们贪赃枉法,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弄虚作假,一意追求个人的所谓政绩。这些人太应该看一看电影《集结号》了,用影片中的英雄们的光辉形象来对照对照自己,用血与火的震撼来洗刷自己的污秽心灵。战争年代需要忠诚,和平建设年代同样需要忠诚。政府需要忠诚的公

务员,企业需要忠诚的员工,党和人民需要忠诚的领导干部,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忠诚的信念,和谐的社会需要千百万忠诚的民众。一幕幕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杀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一场场战友惨死、尸骨无存、背负“失踪”名份的情节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个个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锲而不舍的英雄壮士让人无限敬仰、难以忘怀。整个影片让人震撼、让人心碎、让人感动、让人长叹。在片尾,当人们期待以久的集结号终于中吹响的时候,我感慨万千。《集结号》吹响的弘扬忠诚的这个主旋律,使我受到了启迪,受到了震撼,对于,我们马上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在社会上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当然忠诚也是很重要的,我想不管是那一种角色,我认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忠诚与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篇三: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今天看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冯小刚导的。我对冯小刚这人导的片子一直认为是冷幽默,喜剧性很强!也是我喜欢的一点。集结号是冯导演第一次执导的战争题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抛掉了原有的风格,是不是还能那么优秀的完成全国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来到了电影院。

故事一开始就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面对国民党的一次阻击战,指挥员就是连长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张涵予饰。这名优秀的演员是在早些年我是从《贻笑大方》开始认识他的。他原来是给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师。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独特。我很喜欢他的风格。在一开始的这场战争中战争场面,效果以及各种特效,都是我所看过他的片子中没有见过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场面这样的战争视角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很独特。在九连接到团长命令后,全连战士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线。这次的阻击任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鸡蛋与石头相撞。团长的命令是,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的打完。在这样的情况下,九连仅剩途的48名人员,以最大的努力去阻击敌人。其实阻击敌人是为了整个大部队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说一开始团长就给全连的人员一条死路。但是就在仅人的48名人员,而且还在不断的牺牲中,他们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连长谷子地。共击迎接敌军的正面进攻4次。其中3次击退敌军,共击毁敌军坦克3辆。全连牺牲人数47人。要知道他们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机枪,一门火炮,其它都是步枪和手榴弹!在这样的悬殊这样的火力情况下,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为大部队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随后就是这个部队的撤编,等谷子地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部队。后面的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寻找自己的部队,等找到后,才发现原来他们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战友,都被国家认为是失踪,失踪包括战死、被俘、退跑。这与烈士的荣誉比起来,自己心里不能平衡了。然后谷子地就在原来阻击战的故地寻找自己的战友遗体。最终还是在国家开发的时候,发现了47具白骨,证实了当时的战争!国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自己看完为后剧情所感动,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男人,才是中国的军人!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战士可以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剧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南征北战观后感2000字}.

说:为了不让自己兄弟的尸体落在敌人手里,又牺牲一人专门掩埋了所有的人员。为了战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条腿,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去冒生命危险为战友脱险!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队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全剧用这样的场景来结尾,也就是说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这样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电影院去看。

篇四:《《集结号》观后感》

红色电影《集结号》观后感

前一段时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身为入党积极份子的我观看了导演冯小刚导的红色电影《集结号》。虽然这部电影之前已经看过一次了,但是重新再看一次,依旧给内心带来不小的震撼。感叹战争的残酷,感动谷子地对九连的情怀,更感怀他为九连全体弟兄正名的那份不屈。

电影《集结号》讲述的是1948年的淮海战役,张涵予饰演的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就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在一开始的这场战争中战争场面,效果以及各种特效,都是我所看过其他的片子中没有见过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场面这样的战争视角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很独特。在九连接到团长命令后,全连战士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线。这次的阻击任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鸡蛋与石头相撞。团长的命令是,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的打完。他们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连长谷子地。共击迎接敌军的正面进攻4次。其中3次击退敌军,共击毁敌军坦克3辆。全连牺牲人数47人。要知道他们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机枪,一门火炮,其它都是步枪和手榴弹!在这样的悬殊这样的火力情况下,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

影片开始似乎就预示着九连未来的命运。战场上军令如山,

深深地压在每一位军人的身上,但这不是负担,而是光荣的骄傲。九连47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