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生活总结政府的相关知识
详细内容
篇一:《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9、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0、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1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13、文化传播的形式?商业贸易,人口迁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14、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5、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16、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3)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7、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多样性。
18、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
(4)传统思想的继承
19、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0、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21、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2、我们应该怎样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双面交流。
(3)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
2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5、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6、文化工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时代精品?
(1)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7、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8、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9、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0、在文化创新上,我们应怎样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
化新的辉煌
3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3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汉字和史书典籍
(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3、中华文化为何源远流长?
(1)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4、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国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篇二:《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总结:闻启鹏
1.文化的作用(即:为什么要发展文化?)
(提示: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与人)
答:①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定的文化由
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③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答:(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
要内容。
3.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主要有: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答: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生活动,启示我
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
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主学习,主动接
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
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
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
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
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
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此文化又是世
界的。
5、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即: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为什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既
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
繁荣的必然要求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也可促进外域文化传
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怎么做:(态度+原则+做法)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做法:既要更加热情
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6.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答:①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
展做出来贡献。②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7.区分对待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答:(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名族文化又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从文化生活总结政府的相关知识}.
(3)对待文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向世界,博彩众长;在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
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
以为主,为我所用。
8.怎样进行文化交流?怎样进行文化传承?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交流----见第5题
文化传承----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进行文化创新---(提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正确方向)
答: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
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基本途径二:面向世界,博采众
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
化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
主体。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9.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为什么:(1)必要性---中华民族精神还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因此需要培
育。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的需要。
(2)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
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丶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丶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怎么做:(主心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P80-81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
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
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
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
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
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⑤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宏
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0.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
答:①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
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
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P72)。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P70)。
11.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答:(1)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
有的。②每个人所具有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
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有
深远持久的特点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
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
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中华文化的特点: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含义、意义—P70)
12.如何抵制低俗文化?(即:如何面对文化市场令人忧虑的现象?如何在文化生活中选
择?)
(提示:国家+企业、生产者、经营者+个人)
答:①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第一,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
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
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发展大众文化,提供
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③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
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3.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1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目标)
答: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必由之路)。③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
化自信(要求)。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要求)。
1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答:①坚持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②(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④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6.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国家:①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②大力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
义荣辱观。
个人: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7.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8.教育的文化作用
①P10: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的发展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②P35:文化传播主要途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P46:影响文化发展因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④P10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科技的文化作用
①P10: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P45: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③P67: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④P87: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⑤P10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其余的同学们自己补充)
篇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2.文化的内涵与范围
(1)内涵:
①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能够将文化与经济、政治区分开来)。
②特点:
a.
b.
(2)范围(外延)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6.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7.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我国在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不强。
(3)对我国的启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
8.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途径):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9.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0.(1
想和行为。
(2
注1不是说“只要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要应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自觉抵制
1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气旗帜。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