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详细内容
篇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中华上下有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时光,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源远,是艺术宝库上的璀璨明珠。它们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的信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我国着名的学者-孔子在《论语》中所述。其表示,三人一同行走,其中一人的身上,必有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他会是你的良师益友。是啊,人只有不断学习,厚积薄发,才能真进步;取长补短,才能完好自身的不足之处。高山之所以雄伟,是因为他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那些小石子就像是他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他才能屹立不倒:大海之所以一望无际,因为他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它是由无数的溪流汇集而成,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同样,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不断的学习,勤能补拙,虚心请教,让别人的优点,在自己身上同样发光发亮。
孔子的思想影响着代代中华儿女,为我国的的思想政治观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文化,可远远不止这些。
明清的小说、唐朝的唐诗、宋代的宋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换汗青的带过情怀是我心血澎湃,久久不能平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我燃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情不自已。
篇二:《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秘书职业也传承了上千年。其中以“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收到过多次冲击,但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秘书,在股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中被定义为,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并为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秘书朝着职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引起学界不同的定位。
1.职业说
2.职务说
3.参谋说
4.助手说
5.工作人员说
21世纪初,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写了第一套统编秘书学本科教材,在总结秘书学界前辈的基础上,为秘书学建设做了规范性指引。3.国外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基础理论回顾
(二)中医“四诊”的渊源及基本内涵
(三)秘书职业素养概念界定
(四)秘书职业素养经验研究回顾
二、研究背景
(一)现代秘书发展进程回顾
(二)秘书职业素养的现状
1.良性发展
2.恶性发展
秘书腐败
违法乱纪
(三)秘书职业素养恶性化发展的原因
1..秘书工作能力不到位,缺乏职业素养理念
2.秘书职业素养要求缺乏理论支撑
3.国家政策相关政策的空白
三、实证检验中医“四诊”与秘书职业素养的联系(一)
(二)
(三)
(四){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四、中医“四诊”对提升现代秘书职业素养的借鉴意义
(一)望:察言观色,培养识别感情,提高判断力。
1、读懂上司,了解上司的兴趣。
2、总结上司经典肢体语言,与上司形成默契
3、察言观色,主动为上司排忧解难。
(二)闻:学会倾听,利用感情,提高整合能力。
(三)问:主动汇报,理解感情,提高汇报能力。
(四)切:躬行实践,调整感情,提高执行力。
五、结论、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篇三:《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所以,学习书法就是在直接与中国文化对话。
我们学习书法不仅能为国家复兴文化,传承经典的大业添砖加瓦,而且能丰富我们自身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精华,创物我同心之大境。下面我们来看看学书法的主要益处:
一、学书法能使人做到“宁静致远”
学书法能使人变“静”,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常言道:宁静致远,静能生智。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办事效率是最高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加淡定从容,沉着冷静,考试答题时更是思路清晰,汨汨面出;反之则心浮气躁、思绪混乱或语无伦次。
二、学书法能为自己加分
对学生来说,习得一手好字有一个实质性的好处,就是能提高考试分数。除了“卷面分”以外,全国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初二、初三和高中各年级的学生通过有关“省中学生艺术特长”B级或A级测试,分别可以在升入高中、各中等专业学校或高等学校时加10分或20分。参加教育系统主办的“艺术节”获奖者,能获得5至20分的加分机会。
对成人来说,习得一手好字也能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甚至对我们应聘、升职、追求对象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三、学书法能使我们写属于自己的对联
写对联过春节、办喜事,在中国贴对联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现在有很多的对联都有是用机器印刷出来的,字体呆板,内容不如意,完全失掉了贴对联的真正意义,如果我们学会了写毛笔字,就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个人的喜好来选择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才是贴对联的真正意义。
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书法带来的好处,我们研究出了一套方便大家学习书法的产品。我们的产品有如下优点:
一、不限时间、地点
我们无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书法班去学习,在家就能学,而且想什么时候学就能什么时候学,想练习多久就练习多久。
二、省钱
我们的书法产品只要另买墨水,写完擦掉再写,操作简单,可反复使用,这帮我们省下不少买宣纸的钱。还有,任何要练书法的人都可以用我们的产品学习,这相对于报读按人数来收费的书法班来说真是省掉了一大笔学费啊!
三、在练好字的同时能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包含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框架结构的汉字,使我们能学习掌握多种不同结构的字。而且,很多字的重复出现使我们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另外,《弟子规》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全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列述了我们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规范守则,具有极强的思想教育意义和价值。
四、附送绘画素材
我们将为您送上练习绘画的素材,并提供特殊绘画法帮助大家提升绘画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完成从发现美到欣赏美再到创造美的转变。
篇四:《上下五千年,佳句3000条》如果你读会了,记住了,下面这些最极品的古今绝美
对句。
不论你是写文章,还是说话,你一定会上升一个台阶,
成为一个腹中有墨,胸中有沟壑,
高雅谈吐,气度轩昂,有文化底蕴的人。
1.【写人记事】
过五关,斩六将。亲贤臣,远小人。
鸿门晏,桃园盟。孙行者,祖冲之。
言必信,行必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登高极目,览水送归。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名扬四海,声震八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鹿为马,画地为牢。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功盖天下,誉满山河。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与天地并寿,同日月齐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
室有惠崇山水,人怀与可风流。
漫步半月溪畔,徘徊六角井傍。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云楼。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雨霏霏。山抹绿,燕剪柳。
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十里荷红,三秋桂香。天欲飞霜,云将作雨。烟迷远水,雾锁深山。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水流云在,雨到风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明月如霜,好风似水。千峰凝翠,万峦吐霞。百花含蕾,千枝泛翠。百花吐艳,万木争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纷纷黄叶坠,对对塞鸿飞。清霜浸碧波,白露下黄叶。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半壁见海日,中空闻天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花草相掩映,云霞共吐吞。桃花飞绿水,野竹上青霄。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云卷千峰色,梅供一枕香。
霜蹄千里骏,风翻九霄鹏。{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杏花初落疏疏雨,
杨柳轻摇淡淡风。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丝飘弱柳平桥晚,
雪点香梅小院春。
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茸铺草色春江曲,
雪剪花梢玉砌前。
亭亭玉树览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漠漠水田飞白鹭,
阳阳夏木啭黄鹂。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一池芙蓉新出水,千层芳草远浮山。高树夕阳连远巷,
小桥流水接平沙。
满地绿阳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日照棉球晶闪闪,
风吹稻穗浪悠悠。
江水流长还绕似青罗带,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一丝春风要把一株新曲吹绿,一滴春雨要将一朵蓓蕾
染红。
3.【哲理修养】
篇五:《上下五千年》篇六:《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
无记载)
3.【中国传统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4、【四书五经】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6、【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7.【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8.【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0.【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1.【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2.【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3、【五音】
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shāngjuézhǐyǔ)
14、【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5、【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37.【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9.【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40.【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41.【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42.【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3.【四大名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44.【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45.【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46.【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47.【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48.【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49.【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50.【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
51.【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52.【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53.【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54.【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67.【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68.【五常】
仁、义、礼、智、信
69.【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70.【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71.【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72.【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73.【五谷】
稻、黍、稷、麦、菽
74.【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
篇七:《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
2.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
3.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几则故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读过哪些中国历史故事?选择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2.简介《上下五千年》及作者。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该书作为当代中国通俗历史文化的经典,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读书。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著名的人物和重要的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裁减,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全书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自远古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共收有260多个历史故事。
《上下五千年》由林汉达等编著。林汉达,浙江宁波人,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他致力于汉字改革和文化教育工作,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
3.老师也喜欢看《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两个故事我很喜欢,大家想听吗?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上下五千年》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1~2月内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上下五千年》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谈谈自己有哪些收获,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
篇八:《上下五千年156条历史典故》上下五千年156条历史典故,知道这些就懂了半个中国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现通民众、百姓),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黄帝和炎帝均为伏羲一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po)负荆请罪。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