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德国1848年革命

德国1848年革命

详细内容

篇一:《关于1848年德国革命任务问题》

关于1848年德国革命任务问题

关勋夏(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提要本文论述把1848年德国革命的任务,定为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是不具备经济基础、政治条件和阶级力量的。因而这是超历史的,陷入了“幻想”和“迷误”。

关键词德国关税同盟政治分立主义共产主义者同盟法兰克福国民议会

1848年德国革命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对于这次革命的任务,我国的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和专史,等等,莫不异口同声地说,是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建立共和国。这种看法从国外传入,相袭流传了不知多少年。本文对这种看法提出异议,以求对问题的深入研讨。

德国革命任务的“统一”和“建立共和”说,显然是以《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为依据的。《要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3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在德国革命中的政治纲领,是给回德国参加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的指示性文件。它主要的一条是确定德国革命的任务:“全德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①]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唯有德意志建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才能扫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垃圾”,扫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较量的战场。否则“在这种分裂为39个小邦的领土上,究竟怎样解决现代的社会任务呢?”[②]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计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③],所以,他们在《要求》中就拟定了一系列过渡措施。并且认为“德国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小农”[④]是能够用坚决斗争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措施的力量。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在《要求》中所确定的革命任务是有先决条件的。他们

在1848年6月6日写道:“我们并不提出空想的要求,要apriori[预先]宣布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德国的统一和德国的宪法只能通过这样一种运动来实现,这种运动的决定因素将是国内的冲突或对东方战争。”[⑤]可是,整个欧洲革命力量“对东方的战争”即对沙俄进行的革命战争并没有发生,而德意志的“国内冲突”,根本不可能依靠任何一个革命阶级力量去进行。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在德国建立统一共和国的“决定因素”实际上并不存在,因而他们所确定的德国革命任务,也就成为“空想的要求”。

德国革命失败后,恩格斯在1851年写的《德国革命和反革命》中,还没有察觉到他们已经陷入“空想的要求”,而对《要求》中所确立的德国革命任务还十分肯定地说:“只有最极端的党派敢于在当时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⑥]但是,到了1895年,恩格斯对此作了反思:“当二月革命爆发时,我们大家关于革命运动的条件的观念,都受过去历史经验,特别是法国经验的影响。„„在当时情势下,我们不可能有丝毫怀疑:伟大的决战已经开始,„„结局只能是无产阶级获得最终胜利。„„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⑦]

为什么把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作为1848年德国革命的任务,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陷入“错误”和“迷误”?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其一,由于忽视了经济是历史的决定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当时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还很落后,远没有具备实现统一和建立共和的经济条件。

革命前,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是一个手工业和以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家庭工业国家。”[⑧]德意志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⑨]。1846年,德意志每12人中才有1人从事工业,而英国是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

工业。1840年,德意志蒸汽机只有4万匹马力;它的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的比重为17%[⑩],次于英国和法国。1845年,德意志的煤、生铁产量、原棉消费量,分别为6.1百万公吨、18.4万公吨、2.15万公吨,分别为英国的1/7、1/9、约1/9[①①]。德意志的大型企业很稀少。1848年,像克虏伯、伯西格尔等称得上最大的工厂,其雇用的工人只分别为150名和1000人[①②]。

1846年,关税同盟地区的纺织工厂为313家,纺织机器总数只有800台,手工纺织机3000台,纺锭75万枚。1845年,关税同盟地区的铁道长度只有2000多公里[①③]。

从19世纪30年代就进行工业革命的普鲁士,在1848年革命前夕,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1845年,它的农业人口占居民总数74%。它的煤产量在1843年只有310万吨[①④]。1846年,普鲁士只有153家纺纱厂,纱锭共17万枚[①⑤];蒸汽机只有1139架,总功率为21715匹马力[①⑥]。1848年,普鲁士只有铁道2363公里[①⑦]。在普鲁士首都柏林,1848年各工厂的蒸汽机只有193架,共1265匹马力[①⑧]。在农村中,普鲁士从1807年开始废除农奴制关系,而关税同盟的其他各邦直到1845年才实行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的措施。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沿着“普鲁士式道路”发展,农民被夺走了大量土地,又被迫缴纳大量赎金和谷物。1815~1847年,在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普鲁士和波森,被“解放”的农民丧失了1533050摩尔根土地,而被迫缴纳的现金达18544768塔勒,每年付利息1599992塔勒和260069雪菲尔谷物[①⑨]。农民大众蓬门筚户,家贫如洗,而农业工人则处于半农奴性状态。可见,“在1848年以前,德国实际上是没有大工业的,手工劳动占优势、机器很少见。”[②⑩]可以说,贫困和落后是革命前的德意志社会状况的基本特征。依靠这种落后的、薄弱的资本主义工农业经济是无法实现德国统一和建立

共和的。硬要把革命任务确定为“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是对德意志的经济发展的成熟性作了错误的估计。其实,当时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足以实现统一和建立共和的程度。

就铁道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统一所起的作用来看,当时它能起的作用也是微弱的。国民经济学家、工厂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是德意志铁路建筑的积极促进者,非常懂得铁路对于德意志经济发展和民族统一的作用。他于1831年提出了一个民族铁路系统草案,认为“它是完全达到经济统一的唯一的方法。”[②①]但是,由于各邦政府的分立主义作怪,以及“这些政府愚昧无知,常常阻碍铁路的兴修。”[②②]直到1835年12月,纽伦堡——菲尔特线才建成通车,全长只有6公里。到1847年,德意志共建筑的铁路为4306公里[②③],形成了以柏林、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为中心的4个铁路网。但是,远离铁路网的广大地区,交通仍然很不便利。这就影响了德意志各邦的共同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关系,也妨碍了民族统一的进程。

那末,在缺少足够的经济和物质力量的前提下,把建立统一的共和国作为一种要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来自“民族情感”、“民族意识”。这种“民族意识”,最早是由1818年创建,而于19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全德大学生协会”的成员,奔走呐喊出来的。1832年5月,德意志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在巴伐利亚的汉巴赫城堡举行了一次大规模集会,有3万人参加。大会的口号是:为争取统一与自由、建立共和而斗争。但大会没有取得实际成果。1833年4月3日,50名大学生冲击法兰克福警备队,举行起义,试图宣布德意志统一和建立共和,结果失败了。各邦政府加紧迫害革命者。至1838年,有32个邦的1800多人被捕和被审判,其中有1200名是大学生协会的成员。因此,“从1834年至1840年,德国的一切社会运动都沉寂下去了。”[②④]俾斯麦曾经幸灾乐祸地说:“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统治的最后20年里,统

一德意志的愿望仅仅是以德国大学生协会的活动及其在法律上被镇压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②⑤]

可见,缺少决定性的经济前提,单凭“民族意识”和暴力突袭去要求民族统一和建立共和,只能是水中捞月一场空。把“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作为革命的任务之所以无法实现,共原因也就在这里。

其二,由于忽视德意志历史传统,即政治分立主义的严重阻碍作用。当时德意志还不可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消除这种政治分立主义的政治力量。{德国1848年革命}.

德意志在11世纪皇权极盛时代,算是处在“统一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之中。但是,自从13世纪德意志皇帝小康拉德在意大利战争死亡之后,皇权开始衰落了。“民族国家不可能组成”[②⑥]。政治分立主义一直支配着德意志的命运。1356年的“金玺诏书”是诸侯对皇权的胜利,皇权完全衰落了。15世纪末,诸侯联盟与骑士联盟对抗,诸侯联军与皇帝的战争不断发生,“神圣罗马帝国”深深陷入四分五裂和战乱之中。16世纪农民战争的失败,使“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之加甚与加强”了[②⑦]。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德意志邦国割据势力强大到了极点,皇权彻底衰落,“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1800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这些邦国的诸侯拥有财政和军事力量,在自己的领地施行专制统治,从而阻碍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1805年,拿破仑政权把奥地利逐出意大利之后,西南德意志16个小邦在1806年组成特殊的邦联——莱茵联邦,由拿破仑任“保护人”。同年8月,拿破仑强迫奥地利皇帝佛兰西斯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这个存在近9个世纪的既非“神圣”又非“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彻底解体。德意志更加土崩瓦解,瓜剖豆分了。那些被拿破仑政权“统一”起来的小邦,被赐予王冠,它们几乎照旧存在。

拿破仑帝国跨台之后,由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建立起来的梅特涅体系,继续维持封建性的分立主义历史传统,反对德意志各邦建立在民族意义上的真正

篇二:《欧洲1848年革命》{德国1848年革命}.

欧洲1848年革命

[内容]

EuropeanRevolutionof1848184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兰西、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这次革命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经济、政治和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其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消除异族压迫,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

法国1848年革命1830年七月革命后,在法国掌握政权的金融贵族集团推行有利于本集团的内外政策,反对任何政治、经济改革,加深了金融贵族同工业资产阶级以及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1848年2月22日,巴黎工人和人民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群众唱着《马赛曲》,高呼“打倒基佐”、“革命万岁”等口号,冲向总理F.-P.-G.基佐的官邸。接着,群众修筑街垒,准备战斗。24日晨,工人和革命群众占领了巴黎所有的兵营和武器库,并向杜伊勒里宫进攻(见彩图1848年革命──巴黎起义者与政府军激战)。国王路易·菲利浦(1830~1848在位)见大势已去,仓惶逃往英国。资产阶级独占了胜利果实。2月24日晚组成了临时政府。由11人组成,其成员名单是由A.M.L.deP.de拉马丁和A.A.勒德律-罗兰拟定的。拉马丁是浪漫主义诗人和政治活动家,反对君主制,赞成共和制,捍卫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保护关税制度,攻击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他在临时政府中担任外交部长,实际上控制着政府的权力。勒德律-罗兰(1807~1874)是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领导人之一。以他为首组成了改革报派,主张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实行社会经济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普选。在临时政府中担任内务部长。临时政府成立后,资产阶级竭力拖延成立共和国。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临时政府被迫于2月25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巴黎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为了对付无产阶级,下令解散“国家工场”,把工场中的工人编入军队或赶到外省做苦工,巴黎无产阶级被迫举行了六月起义(6月23~26日),但被镇压。此后政权转入L.-E.卡芬雅克将军(1802~1857)手中,开始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统治时期。1848年11月12日,制宪议会公布了宪法,即《1848年宪法》。12月10日举行总统选举,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1873)当选总统。1851年12月1日夜,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1852年12月2日,波拿巴即皇帝位,称拿破仑三世,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

德意志1848年革命革命前夕,德意志是一个四分五裂的联邦国家,由35个邦和4个自由市组成。分裂状态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巴黎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南德的巴登公国首先发难,迅速波及德国西部和西南诸邦,相继成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内阁政府,3月13~16日,普鲁士首都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学生连续举行示威游行,并同政府军展开战斗。18日晨,国王威廉四世(1840~1861在位)为缓和群众的反抗情绪,颁布了取消书报检查和尽快召开制宪议会的命令。但这并没有满足群众的要求,他们在王宫广场筑起了街垒。国王调动大批军队,向起义中心地区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人民取得了胜利(见彩图柏林街垒战(1848年3月19日))。国王被迫把军队撤出柏林,同意召开有资产阶级参加的议会,并于3月29日任命资产阶级自由派首领L.康普豪森组阁,柏林三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德意志各邦革命的胜利,并没有解决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解决这一革命的首要任务。资产阶级为了稳定人民群众的情绪,以解决德意志统一为名,于5月18日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国民议会。参加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都是地主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议员们喋喋不休地争论宪法条文,没有任何实际结果。由于革命形势逆转,右翼占了优势。6月29日,议会选举奥地利的约翰大公为德意志帝国摄政,并组成了帝国政府。但这个中央政权有名无实,形同虚设。1849年3月,议会通过帝国宪法,确定某些自由、民主权利,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皇帝。

但威廉拒绝加冕,普鲁士和奥地利各邦君主也不接受国民议会通过的宪法。同年5月,德意志西南各邦人民发动起义,掀起维护帝国宪法的斗争,结果失败。这期间,大多数议员被各自的邦政府召回,剩下的议员迁到斯图加特,最后于6月18日被符腾堡的军队驱散。7月,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瓦解,德国1848年革命结束。

奥地利1848年革命19世纪中叶,奥地利仍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爆发了推翻K.W.N.L.von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高呼“自由、宪法”、“打倒梅特涅”等口号,筑起街垒与政府军展开战斗。限令奥皇立即解除梅特涅的职务。在人民的压力下,奥皇被迫让步,于3月17日改组内阁。4月25日颁布帝国宪法。但新内阁继续推行反人民的政策。5月15日和26日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迫使奥皇及其皇室逃出维也纳。维也纳五月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奥地利统治下的捷克以后,布拉格人民为反对奥皇以诏书形式颁布的宪法和奥地利元帅A.C.F.zu温迪施格雷茨的军事挑衅行动,于6月12日晨举行起义。起义者同奥地利军队进行顽强的战斗,逮捕了地方议会议长。旋被资产阶级自由派释放。地方议长遂同温迪施格雷茨一起进行反攻,6月17日起义失败。

9月29日,匈牙利国民自卫军在同奥军的决战中,一举击溃了J.耶拉契奇(1801~1859)的军队,并于10月10日直逼奥地利边境。奥皇调兵增援耶拉契奇。维也纳居民为反对奥皇入侵匈牙利,举行了十月起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背叛,10月31日起义被反动军队残酷镇压,11月1日维也纳陷落,奥地利革命最终失败。

意大利1848年革命1848年革命前,意大利处于封建分裂状态,各封建专制小国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奥地利,严重阻碍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1848年1月,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人民首举义旗,揭开了1848年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在农民的支援下,起义者击败了国王的军队,建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临时政府。在巴勒莫起义和维也纳三月起义的推动下,米兰、威尼斯等地相继爆发起义。在人民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撒丁、那不勒斯、托斯卡纳的封建统治者被迫对奥地利宣战。但由于各国君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妥协,反奥战争遭受挫折。当资产阶级自由派脱离革命而民主派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之后,出现了以罗马为中心的革命新高潮。1849年2月9日,以G.马志尼为首的罗马共和国宣告成立。7月3日,法国、奥地利和两西西里王国的反动联军颠覆了罗马共和国。8月22日威尼斯陷落,意大利1848年革命失败。

匈牙利1848年革命1848年革命前,匈牙利仍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1848年3月15日,佩斯的革命者在裴多菲·山道尔(1823~1849)的领导下,通过了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即《十二条》。强迫市长在《十二条》上签字,尔后派代表团向总督申述各项要求。中午,革命群众控制了整个首都,成立了公安委员会。这时,匈牙利议会中以科苏特·拉约什(1802~1894)为首的反对派提出建立匈牙利独立政府和废除封建制度的要求。奥皇惧怕维也纳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继续发展,被迫同意成立匈牙利责任内阁,并于3月17日授权资产阶级化贵族温和派的代表包贾尼·拉约什(1806~1849)组阁。但是,1848年奥地利革命的失败对匈牙利革命十分不利。12月奥皇调集反革命军队向匈牙利进攻。1849年1月5日,匈牙利首都佩斯陷落,国防委员会和国民议会迁至德布勒森。不久,匈牙利军队展开反攻,连续取得胜利。4月14日匈牙利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废除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宣布匈牙利独立。5月21日,匈牙利军队攻克佩斯,光复了首都。为了镇压匈牙利革命,沙皇俄国与奥地利相互勾结。俄国于5月27日出动14万大军入侵匈牙利。使匈牙利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由于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加之匈牙利革命内部右翼分子叛变,在7月7日和11日的科马罗姆会战中,匈牙利军队遭到惨败。8月13日,匈牙利军队总指挥格尔盖伊·阿尔图尔(1818~1916)向俄军投降,科苏特出走土耳其。9月27日科马罗姆要塞陷落,匈牙利革命最终失败。匈牙利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欧洲1848年革命告终。

欧洲1848年革命的意义和影响1848年欧洲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摧毁了反动的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会议的体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锻炼了法、德等国的无产阶级以及革命群众,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德国1848年革命}.

参考书目K.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B.Потемкин,А.□.□олок,Революции1848~1849,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АкадемииНаукСССР,□осква,1952.韩承文主编:《一八四八年革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3。DanielStern,HistoiredeLaRevolutionde1848,Dalland,Paris,1985.(韩承文)

篇三:《1848年革命(欧洲)的过程、结果、影响意义、革命特点》

之前XX已经很精彩生动地给我们讲了1848-1849年革命的背景、原因、已经错综复杂的经过,那么听了故事之后,轮到我为大家讲解革命的结局、所造成的影响、所具备的意义这场革命的特点。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林强讲的过程并关注一下结局:

在法国,1848年2月,巴黎工人和人民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之后便是规模较大的街垒战、巷战,起义者占领了巴黎之后,国王路易•菲利浦见大势已去,抱头鼠窜逃往英国。二月革命之后,起义者在巴黎组件了临时政府,但是却极力拖延成立共和国,但是最后迫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压力,临时政府被迫于2月25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革命的成果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政权,城市枢纽(仓库、邮电、武器、交通等))(这边补充一下:法国掌握政权的金融贵族集团推行有利于本集团的内外政策,反对任何政治、经济改革,加深了金融贵族同工业资产阶级以及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参加起义的人里面有资产阶级、工人和革命群众→资产阶级里面工业资产阶级的反对君主制,赞成共和制,捍卫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保护关税制度,攻击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改革报派,主张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实行社会经济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普选→工人和农民希望成立共和国→存在矛盾)巴黎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为了对付无产阶级,下令解散“国家工场”,把工场中的工人编入军队或赶到外省做苦工(上万人遭到迫害或流放或杀戮)巴黎无产阶级被迫举行了六月起义(6月23~26日),但被镇压。→资产阶级共和派的统治时期→1848年11月12日,《1848年宪法》→选举总统,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拿破仑三世,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回到ppt帝国任务没完成→失败{德国1848年革命}.

在德国,德意志是一个四分五裂的联邦国家,由35个邦和4个自由市组成。分裂状态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巴黎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南德的巴登公国首先发难,迅速波及德国西部和西南诸邦,相继成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内阁政府→三月革命→国王威廉四世为了缓和群众的反抗情绪,颁布了取消书报检查和尽快召开制宪议会的命令。但这并没有满足群众的要求→街垒战、巷战→国王被迫把军队撤出柏林,同意召开有资产阶级参加的议会,并于3月29日任命资产阶级自由派首领L.康普豪森组阁,柏林三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没有解决同一问题→资产阶级为了稳定人民群众的情绪,以解决德意志统一为名,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国民议会(老太婆会议)→议会选举奥地利的约翰大公为德意志帝国摄政,并组成了帝国政府→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皇帝拒绝→德意志西南各邦人民发动起义,掀起维护帝国宪法的斗争,结果失败。这期间,大多数议员被各自的邦政府召回→法兰克福会议瓦解→各个邦政府依旧存在没有统一→失败

在奥地利,19世纪中叶,奥地利仍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爆发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在人民的压力下,奥皇被迫让步,在3月改组内阁。4月25日颁布帝国宪法。但新内阁继续推行反人民的政策。5月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迫使奥皇及其皇室逃出维也纳。维也纳五月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奥地利统治下的捷克以后,布拉格人民(捷克)于6月举行起义。起义者同奥地利军队进行顽强的战斗,逮捕了地方议会议长。但是马上被资产阶级自由派释放。地方议长遂同温迪施格雷茨一起进行反攻,在旧势力以及法过等外国势力联合镇压下在6月起义失败。{梁启超轮1848年革命中提到:地球第一守旧党梅特捏,神圣同盟的头子梅特涅视为整个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因此,他对梅特涅“抱头鼠窜”的描写,可视为他对这场革命的巨大威力之赞颂,对欧洲反动势力顷刻瓦解之勾画。他在《意大利建国三杰传》里说:四十年来控纵全欧、气焰赫赫、炙乎可热、飞鸟不落之梅特涅,其潭潭府第付咸阳之一炬,其融融妻擎为王孙之乞食,抱头鼠窜,孑身夜遁于英国。}

在意大利,1848年革命前,意大利处于封建分裂状态,各封建专制小国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奥地利,严重阻碍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1848年1月,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人民首举义旗,揭开了1848年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在农民的支援下,起义者击败了国王的军队,建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临

时政府。之后各地爆发起义。在人民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撒丁、那不勒斯、托斯卡纳的封建统治者被迫对奥地利宣战。但由于各国君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妥协,反奥战争遭受挫折。1849年以马志尼为首的罗马共和国宣告成立。7月法国、奥地利和两西西里王国的反动联军颠覆了罗马共和国。8月22日威尼斯陷落,意大利1848年革命失败。

在匈牙利,1848年革命前,匈牙利仍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1848年佩斯的革命者在裴多菲·山道尔(1823~1849)的领导下爆发起义。在去的初步胜利后,革命阵营分裂为三个派别:温和派激进,派革命民主派。各派主张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革命的力量。并且,奥地利革命的失败对匈牙利革命、

十分不利。12月奥皇调集反革命军队向匈牙利进攻。不久,匈牙利军队展开反攻,连续取得胜利。4月14日匈牙利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匈牙利独立。但是,为了镇压匈牙利革命,沙皇俄国与奥地利相互勾结。俄国于5月27日出动14万大军入侵匈牙利。使匈牙利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由于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加之匈牙利革命内部右翼分子叛变,在7月7日和11日的科马罗姆会战中,匈牙利军队遭到惨败。匈牙利革命最终失败。匈牙利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欧洲1848年革命告终。

革命失败原因:

1、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革命力量过于分散

2、旧的统治势力的镇压和反扑,以及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打破当时旧的生产方式,无

产阶级力量发展也不成熟

3、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解决动怒之问题和农民的土地问题

4、没有科学的完善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

影响:

打击欧洲封建专制,瓦解维也纳体系,从根本上摧毁神圣同盟

动摇封建农奴统治基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检验了其正确性,使之能够广泛传播

1848革命特点:

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还不足够成熟到可以独立领导革命

涉及范围广泛,各个社会阶层、阶级、政党都参与到革命中去

革命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并且最后都失败了

篇四:《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复习》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学案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动摇、瓦解

(一)体系的建立{德国1848年革命}.

1814年—1815的统治秩序,这被称为维也纳体系。

1.维也纳会议的内容:①限制法国,殖民地(法)④维持德意分裂。

2.维护体系的工具:神圣同盟、四国同盟

(二)维也纳体系瓦解

1.瓦解的原因:

2.1821—1829年希腊通过独立战争独立,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1832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②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进一步打击了欧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注意:维也纳体系的特点:①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的②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③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统治秩序,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④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

(三)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维也纳会议的主宰国逆历史潮流而动,扶助法、葡、西班牙等封建国家复辟,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镇压革命运动,是历史的倒退;最终被资本主义驱逐出历史舞台;四大国坐地分脏,践踏弱小民族国家利益是历史的反动;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所谓“历史的反动”,实质就指维也纳体系违背历史潮流。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日益觉悟,各地民族独立意识增强,这些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就是其历史的反动性表现所在。{德国1848年革命}.

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

(一)1832(二)1848年革命

1.1848年革命的背景,原因及任务

(是其政治原因),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这是任务)经济危机(这是经济原因)2.三种革命

任务:消除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金融贵族统治。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②奥地利、维也纳和普鲁士的柏林革命(1848.3)

任务:消除分裂割据,实现统一,反封建。

③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革命:其中匈牙利影响最大。

其任务是摆脱外国奴役,实现民族独立。

1.认识维也纳体系的建立,运用辩证思维对其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维也纳体系实际上是欧洲封建统治者对被法国大革命破坏的欧洲旧的统治秩序的恢复,即恢复旧的欧洲版图,让各国从前的封建统治者复辟。英国虽是资产阶级政权,但从国家利益考虑,希望以此达到欧洲大陆势力均衡,而没有一个国家能称霸欧洲大陆,这对岛国英国来说至关重要。简言之,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用18世纪的原则来统治了19世纪的欧洲。

2.结合1848

背景:必然结果。欧洲各国主要是国家工业革命开始起飞,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立的违背历史潮流的欧洲反动局面刚刚被打破,神圣同盟在瓦解。在已经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掌握统治阶级的不是工业资产阶级,而是金融贵族,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德意志和意大利还处在封建割据状态;东南欧各国如匈牙利、奥地利、土耳其和沙俄处在异族压迫和奴役之下。这种状况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变革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封建专制的上层建筑,使之适应逐渐走向成熟的工业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这是导致欧洲革命的社会经济的根本原因。两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事件的发生,加速了不满的爆发,使不平的怨言发展成为起义。总之,是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次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①是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水平,即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的时代。②无产阶级成为这次革命的主力军和惟一彻底革命的阶级,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尚不足以胜任对革命的领导。③资产阶级在领导这场革命中,惧怕站在背后的无产阶级,镇压工人运动,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从革命走向反动。

3.比较欧洲1848年革命和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概括其主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

相同点:资产阶级是领导阶级,结果资产阶级得益,无产阶级是主要参加者。

不同点:1848展开了斗争,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例119?其间各孕育并出现了哪些革命运动?解析19世纪初期和中期欧洲政治局面的理解。1848律的能力。

答案①1815年欧洲反法同盟两次打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沙俄纠集欧洲反动势力,组织神圣同盟,到处进行侵略、干涉和镇压革命运动,欧洲出现了反动的政治局面。其间发生的革命运动有法国七月革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到1848年欧洲革命达到高潮。

②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又出现了反动的政治局面,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被镇压。19世纪60年代英、法、德等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下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到1871年巴黎公社宣告成立,达到高潮。

例2从经济基础阶级状况和革命任务等方面比较1848年欧洲革命与以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对世界资本主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解析此题为比较型问答题,考察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大家分清早期欧美资产阶级有哪些,有什么特点以及1848年欧洲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再比较作答。

答案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1848年欧洲革命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德美等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1848族与殖民主义的矛盾还占有突出地位。

革命任务:1848要任务。

影响:1848

1.1848()

A.封建势力较强,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封建势力增强,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C.沙俄参与了对革命的镇压

D.资产阶级已不是先进的阶级

解析1848年革命遭到了以沙皇为代表的欧洲封建君主疯狂镇压,其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还远未成熟到足以废除封建方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