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详细内容

篇一:《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赵云

谈起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时,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赵云!”

自古以来,赵云就以一个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人物出现。作为一个“三国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欢的人物。下面我简要地把赵云的生平说一下。

赵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寿七十二岁,身高八尺余(约合180厘米)。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期登场,刚登场就显示了一下威风,不但救了公孙瓒一命,还跟袁绍手下大将文丑打了个平手,一下就灭了袁绍的威风。第二天,赵云打得袁绍溃不成军,甚至把田丰这个“刚而犯上”的刚烈谋士打慌了,幸好袁绍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赵云杀回去了。可是没过几天,赵云又觉得公孙瓒“亦袁绍等辈”,找了个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刘备。

从这打住算,赵云已经换了两次“老板”,头一次是袁绍换成了公孙瓒,然后又由公孙瓒换成了刘备。当时刘备跟曹操完全唱反调,一个一贫如洗,一个殷实富裕;一个人才凋零,一个人才济济;一个一无所有,一个土地万里。结果刘备被赶得乱跑,后来总算请来了诸葛亮,没想到还是被赶着跑。

当阳之役也就是长板坡之战可让赵云出尽了风头。一个人救了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不说,还杀了曹营名将五十多名,灭了曹军的锐气。当刘备打刘璋的时候,赵云又把刘禅从孙夫人手里抢了回来。灭刘璋也有赵云的功劳,可他却只得了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失误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赵云保护好了物资,理应封一个元帅才对。可是诸葛亮只说了几句好话而已,但赵云也没计较。

赵云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累死了,从这点不能不为赵云惋惜,也不能不为诸葛亮的笨而遗憾。有一首诗是赵云一生的评价,它是这么写的:“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李白,杜甫,蔺相如。。。。。

如果有人问我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大堆。但是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候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知天文。地理。思考问题清晰。明确。{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个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喻,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有一次,周喻让他在10天之内造好10万只箭。诸葛亮对周喻说,3天内就造好10只箭,第3天让周喻派500个士兵来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叫来鲁肃来帮忙,拨来20条快船,每船30个士兵,船用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盖好,不让鲁肃告诉周喻,第1天和第2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3天4更时,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接到船里,船用绳索连着。江面上雾很大,船到了曹寨对面不到20里的地方,诸葛亮下令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见雾大,只叫弓箭手射箭,等到船上都叉满了箭后,诸葛亮让大家说“谢谢曹丞相的箭”,一会船顺风顺水的划走了。这个故事大致看完了,你可能在想,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四更时去借箭,我想可能有4个原因,1。江面上雾非常大。2。天黑。3。周喻这时在休息。4。天黑,雾大,曹操不敢轻易出兵。

这个故事看完后,我觉得诸葛亮非常的会谋划,他的大脑中充满了智慧,我们要学习诸葛亮,遇到难事要自己多动脑子,不能全靠别人来帮助你,我们要让脑筋多转,让我们更聪明。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霍去病

自古英雄出少年。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年),西汉王朝着名的抗击匈奴将军,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少年军事将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

公元前二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匈奴迅速强大起来。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杀得大败,几乎被俘。以后的汉文帝,汉景帝也因国力不够强盛,只好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忍辱负重。

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匈奴屡次入侵,汉武帝一改以前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正式发起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这时,刚刚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出征,汉武帝见霍去病少年英武,遂封他为“骠姚校尉”,挑选了800名精锐骑兵归他指挥。霍去病率领这800骑兵,远离大部队数百里,在茫茫大漠里奔袭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对匈奴首{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脑部分发起闪电般的袭击。杀敌2000多人,内有多名匈奴贵族。汉武帝知道后大喜过望,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霍去病的首战,就以骄人的战果向世人宣布,一位少年将军横空出世了。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又成功的指挥了河西之战。

河西地区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一带,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当时的河西地区一直被匈奴侵占,成为匈奴浑邪王的领地。汉武帝想与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河西战役。

在河西一战中,霍去病指挥数万骑兵,迂回数千里,消灭了数万匈奴,接着又接受了匈奴浑邪王的投降,霍去病成功的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之路。

霍去病指挥的河西之战沉重的打击了匈奴的力量。匈奴人非常伤心,他们悲哀地唱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在匈奴人的心目中,这时年仅20岁的霍去病,已经成为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少年战神。。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的军功,在长安为他建了一座豪华的住宅。霍去病当即以铿锵豪迈的语言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而霍去病毫无争议的成为了汉军的主帅。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长途奔袭两千多里,对匈奴左贤王部进行攻击,消灭匈奴7万多人。霍去病在匈奴人的狼居胥山上建立起高坛举行祭天封礼,以此庆祝胜利。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凯旋回朝。回朝后被汉武帝拜为大司马一职。而这时的霍去病年仅22岁。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不幸病逝,年仅24岁。在他从18岁到24岁这短短的几年中,他参加的大规模征讨匈奴的战争就有6次。这些在干旱荒凉的沙漠地区的进行的战斗,虽然条件非常的艰苦,但是霍去病在战争中取得了全部战役的胜利,为西汉王朝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就是霍去病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李白有诗《胡无人》赞霍去病云: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这首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广袤的大漠荒凉寂静,寒风如霜。奔袭千里的骑兵汗湿铠甲,严阵以待。旌旗掩掩之下,跨坐在西域汗血马上的霍去病面容沉毅··现在,只要大将军扬眉剑出鞘,这严阵以待的数万铁骑就会如怒海惊涛长驱千里势不可挡„„

浙江省温州市灵溪第二辅导小学五年级:鲍必利

篇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们涣涣华夏,从古至今,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但使我最感动的历史人物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楚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自幼好学,他阅读了大量书籍,他创作的《离骚》、《渔父》、《九章》、《九歌》、《天问》等,都以奇特的想象、瑰丽的境界、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在中国至世界文化中树立了光彩夺目的丰碑。

早期,他在楚怀王的手下负责起草文件,公布法令,接待外宾,非凡的才华使他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二十六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闾大夫,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是,他的两位同僚和楚怀王的宠妃却对他很反感,他们既反对屈原的革命思想,又妒忌他的非凡才能,就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时间一长,楚怀王竟对他们的诬陷深信不疑。最后屈原被免去官职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的政治思想因此而被破灭。

流放初期,屈原受尽屈辱磨难,但他当时并没有绝望,他深信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国君总有一天会醒悟过来,重新重用他。直到楚怀王受奸臣陷害,最后死在秦国的时候,他还幻想着新君能接受楚怀王的教训,重新重用他,使他大展宏图。可是,新君不但不起用他,反而把他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屈原感到万分悲愤,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竟然找不到用武之地。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到他乡去寻求出路,就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就此陨落。

你们说,这么一位杰出而又伟大的爱国诗人,能不让人感动吗?

篇三:《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指引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导航灯,而一个个历史人物就是凝聚在这个灯上的一缕缕耀眼的光芒,回顾历史的长河,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跃入了我的脑海,孔子、孟子、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功......其中,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被称为:“千古圣人”的孔子。{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我喜欢他,不仅仅是人们把它尊称为圣人,还因为他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我们七年级上学期学到的《论语十则》就凝聚着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每一句都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上,指引着我如何去学习,去做人,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这一千古名言就帮助我改掉了不懂装懂的坏毛病,让我明白对待学习应该谦虚、踏实,对待学问知道就是知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是明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对待朋友;“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却教会了我应该如何去对待学习与思考......,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也喜欢他的话,那就去虚心拜读他的伟大作品《论语》吧!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的。除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外,在他身上还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至今都被传为美谈。其中最有趣的恐怕要数“孔子拜师“的故事了,孔子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个小孩在玩砌土城的游戏。挡住了孔子的马车,当孔子下马车后,问他为什么挡路时,他却回答:“自古以来是车让城呢?还是城让车呢?”孔子一看,原来在他的身旁,有一座用沙土做的“城堡”。这时,孔子上车,绕开了那座“城堡”。后来,他又遇到了项橐,两人约定,互相给对方提问题,谁答不上来,谁就要拜另一个人为师,孔子先问:“天上有多少星辰?”项橐稍一思考回答说:“一天当中有一夜星辰”,他又问孔子:“大地

上有多少谷物?”孔子答不上来,当即就拜项橐为师,体现出了他不耻下问的品质,和说话算数的风格。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如今,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修建了孔庙、孔林、孔府,成为了山东省著名的景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千古圣人”孔子也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爱戴与敬仰。

篇四:《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赵云

谈起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时,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赵云!”他的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智勇双全让人敬佩。

作为一个“三国迷”,怎能不了解自己喜欢的人物?下面我简要地把赵云的生平说一下。

赵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寿七十二岁,身高八尺余。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期登场,刚登场就显示了一下威风,不但救了公孙瓒一命,还跟袁绍手下大将文丑打了个平手,一下就灭了袁绍的威风。第二天,赵云打得袁绍溃不成军,甚至把田丰这个“刚而犯上”的刚烈谋士打慌了,幸好袁绍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赵云杀回去了。可是没过几天,赵云又觉得公孙瓒“亦袁绍等辈”,找了个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刘备。

从这打住算,赵云已经换了两次“老板”,头一次是袁绍换成了公孙瓒,然后又由公孙瓒换成了刘备。当时刘备跟曹操完全唱反调,一个一贫如洗,一个殷实富裕;一个人才凋零,一个人才济济;一个一无所有,一个土地万里。结果刘备被赶得乱跑,后来总算请来了诸葛亮,没想到还是被赶着跑。

当阳之役也就是长板坡之战可让赵云出尽了风头。一个人救了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不说,还杀了曹营名将五十多名,灭了曹军的锐气。当刘备打刘璋的时候,赵云又把刘禅从孙夫人手里抢了回来。灭刘璋也有赵云的功劳,可他却只得了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失误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赵云保护好了物资,理应封一个元帅才对。可是诸葛亮只说了几句好话而已,但赵云也没计较。

赵云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累死了,从这点不能不为赵云惋惜,也不能不为诸葛亮的笨而遗憾。有一首诗是赵云一生的评价,它是这么写的:“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不为名利所动、不斤斤计较的的英雄。

集宁区北辰小学

六年级二班:李园{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指导教师:李雪莹

篇五:《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他曾在少年时立下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曾经呕心沥血救穷苦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工作日理万机,兢兢业业,对待百姓和蔼可亲平

易近人,他就是咱们新中国杰出的领导人、人民的好总理——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周恩来。周恩来一生好学,熟练掌握六国语言,精通英语和俄语,其次是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他的随机应变令人折服。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的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对美作战的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这支钢笔。”美国记者听后顿时哑口无言。本来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好好的羞辱一番的,结果却自欺欺辱,丢尽颜面。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外交智慧。周恩来更是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好总理。一天晚上,总理听说北京公交车很拥挤,便与自己的秘书和卫士来到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车后,总理才最后上去,车上人很挤,总理拉着吊环站了几站之后,卫士劝说总理下车,可总理还是坚持。下车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之后,立即调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他还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使交通状况大大好转。他是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心坎上,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平民总理。周恩来一生廉洁自律,日常生活更是简朴。1976年1月8日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了总理夫妇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结余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别无其他进账。在人们的印象中总理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补了又补,只是面上光鲜而已。饮食更是粗茶淡饭,掉在桌上的饭粒都要重新拣到嘴里。正是由于他出色的人格魅力使得在与他国外交中拔得头筹,得到了联合国的尊重,在他逝世后联合国破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降半旗,表示哀悼。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周总理高尚品格不仅国人熟知,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尽管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拥护他爱戴他怀念他的人民心中。

篇六:《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首念奴娇似乎带我们回到了战乱频繁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中,最令我们流连往返的往往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赵云的英勇双全,一代枭雄曹操也令人难以忘却,而那才气过人、雍容儒雅的周瑜似乎却因为作者的虚构而被渐渐忘却了。

周瑜字公瑾,相貌英俊,故有美周郎之称。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而且周瑜的一些成就也往往被掩埋。但事实并非如此,史料记载,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程普曾自认为比周瑜大,以至于屡屡欺辱周瑜,而周瑜却不予计较,后程普愈发敬重周瑜,曾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也许就是对周公瑾这一点最好的证明吧。

周瑜精通军事,多谋善断,历史上最著名的火攻战役就是他的杰作,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功劳可能大多数归于诸葛亮,书中是由于他智激周瑜才引起了这一战争,而实际上周瑜正是东吴主张联刘抗曹的主要人物,正是他的智谋,使得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之前吴地的江山也正是由孙策和周瑜一手打拼出

来的,孙策曾对周瑜说:“吾得卿,谐也。”孙权也曾说:“孤非周公瑾,不帝也。”从中不难看出周瑜对吴国的重要性。

此外周瑜还精通音律,即使是酒后,他也能听出乐曲中那些细微的错误,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三国志中也有云:“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但周瑜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正值当打之年却病死于巴丘,不由使人惋惜一代英杰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颗明星就如此陨落了,但愿人们对于周瑜的那些偏见误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消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