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历史的经过--观纪念馆有感》

历史的经过

--------关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都是一场经过,时间缝隙的碰撞,人伦思想的拥挤。你我在这个空间里经过,经过错过,又恰如其分的避过,恰如其分的回忆以及怀念。

战争的残酷大量的书籍以及电视给了我们具象的表达,同样纪念馆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枪支和英烈的形象,所以我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庄严肃穆是这个纪念馆该有的气氛,走进去,灰色高墙衬托着牺牲的先烈的照片,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和我们。馆内几步之隔就可以看见一架枪支,火箭筒,冲锋枪这些在抗战电视才能看见的枪无一例外的摆在我眼前,诉说着那个年代,替我们想着那个年代,提醒着我们想着那个年代,不要遗忘。

一排排醒目的灰色墙壁上刻满着名字,这是最值得让人驻足的地方,仔细看来,每个人差不多的年龄,二十几岁,花样的年华,却因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永远无法再看见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被隽永在这片中华的土地上,隽永在我们世世代代的心中。

虽然我们没有经过,错过了那个看似残酷却很英气的年代,但错过未必不会怀念,我们还是我们,中华还是中华,始终会向前,不用担心。

篇二:《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全体党员参观了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的事迹。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认识到先辈们敢于奋斗,甘于清平,为了劳苦大众,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在恐怖的环境中,宁死不屈,用自己的鲜血和年轻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党的尊严,用顽强惊人的毅力同敌人座不懈的斗争,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他们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但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人间柔情,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对自己的父母,对同胞,对祖国,他们同样有着常人那种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基于爱国的基础之上的,是崇高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气节、伟大人格和坚韧精神,这正是我辈后人应扪心自省并付诸实际之急迫所在,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所在,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做表率。

总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受到了教育,我要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加倍工作,努力向上,以此来报答那些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我永远铭记,我们现在的优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立志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参观后内心深受触动,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警示教育

课,在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案件中接受警示教育,让大家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震撼,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后要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筑牢反腐防线,一定要引以为戒,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牢记血的教训,一定要以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警钟长鸣,永葆廉洁本色,做到勤政廉政履职。通过参观,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做为自己的工作实践准则,时刻跟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让廉政之风盛行,唯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国。

篇三:《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2014年10月12日,我以一名新入职公务员的身份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平市英雄大街,与烈士纪念塔相对,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该馆初建于1958年,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6名,分设文物部、陈列部、保管部、群工部、办公室等机构。纪念馆内设有一个序厅、四个展厅和一个电影录象厅。

馆内所陈列的内容包括《四战四平文物陈列》和《四平地区出土历史文物陈列》两个部分:《四战四平文物陈列》是为纪念解放战争期间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而设。陈列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展示了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中共中央关于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突出了东北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部分,通过四战四平的历史进程,展示了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三部分,展示了四平战役在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意义。该馆陈列展出的文物共计500余件,均是解放战争期间、特别是在四平战役中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电报文件、奖章锦旗,以及我方人民群众支前所用的器具等。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却使我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个双方投入了40万兵力,激战52天的城市不负“英雄城”之名,而纪念馆对战争泼墨写实的渲染,扣人心弦,令人震撼,对历史深遂理性的表达,发人深省,引人沉思。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脑中始终思索着一个问题,当时双方投入兵力差距不大,而双方将领又都是一时人杰,是什么使得我军能取得四平战役最后的胜利,使“东方马德里”之名蜚声中外的呢?联系到我们最近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想我有了答案: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军能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群众的支持,得意于与群众间的血脉联系。“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为我党我军的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时至今日,我们的部分干部和工作人员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长此以往,我们目前所开的胜利之花必然会衰败。有鉴于此,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又在2012年11月17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文章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也是新时期新要求。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一名派出所民警,身处基层第一线,除了打击犯罪,维稳社会,关心群众所遇到的切实问题,帮助身边居民解决困难更是我的职责所在。只有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才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也才能更好的充实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一人之力不足道,万人之力常有余。”单打独斗所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得到了周围居民群众的支持,我相信一定会使我的工作游刃有余。

篇四:《参观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有感》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有感

在班长的组织下,跟随着大家的脚步,我第一次踏进了这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

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若不是这次的班级活动或许我不会来到这里,但是走进这里,就真的被这里的气氛所感染,回想到曾经初中、高中时期一直只是在课本上看到的史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副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全国是

怎样被日本统治者所占领的,介绍了我爱国将士是怎样保家卫国为国家领土以及国家尊严同敌浴血奋战。不惜为牺牲自己的生命抛头颅撒热血同敌战斗,这里涌现出很多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歌颂的英烈。有张自忠将军,亲率部同日军数战多日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还有杨靖宇将军,在东北进行抗日斗争,日军用重金悬赏他的头颅,但杨将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东北能够早日将日本赶出中国与日军进行艰苦努力的一次次的激战,打得日军闻风丧胆,最后杨将军因寡不敌众而应用就义,当日军解剖他的胃中吃惊的发现在他的胃中竟然只有草根和棉絮,日军军官都为中国有这样的民族英雄深感敬佩。

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真实再现

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9.18抗日战争开始,7.7事变日军全面侵华,1932年2月5{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日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人们终于晓得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道理,是的,为了抗日救国、为了保住尊严,胸中澎湃着激情的中华儿女们将抗日定位了神圣天职,从民族危机的那一刻起,人们终于明白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强,才能打倒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当再次蓦然回首杨靖宇的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故事,当眼前再次浮现赵一曼英勇就义的场面,正是由这些大无畏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我们匍匐在重机枪的枪林弹雨之下,中华人民也不会屈服,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不正是印证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吗?

铭记国难,发愤图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面镜子,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而且中国抗战用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正是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经过了一段曲折之后,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把改革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通过改革,中国加速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抓住当前国内外的大好时机,采取既大胆进取又慎重稳步的部署,中国的改革必将成功。中华民族也势必崛起。

铭记惨痛,提高警惕。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国界集团式的意识形态对抗不可能再在21世纪重演,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所追求的经济垄断和单极政治因二战的胜利和冷战的消解,被证明它不可能成为国际政经关系的主流形态。然而,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近百年来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经

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偌大中国一盘散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屠杀,以血的事实教育了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一定要用血的事实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一定要用血的事实来凝聚我们的团结力量吗?日本帝国主义却是可

恨,甚至可憎,但那只是外因。试想我们的内因是否更加可恨?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仔细反思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不做盲目的爱国主义者、不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从自身做起,以史为鉴,自强不息,真正的、每时每刻的把“拼搏、奉献、团结、自强”这八个字记在心头上,溶入生活中。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复习历史,是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因为

无论何时,忘记历史,将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历史还将重演。作为生活在这个幸福时代的人们,热爱我们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警惕罪恶的蠢蠢欲动。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事{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实: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国际世界,适者生存,落后就会被挨打!

篇五:《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的感悟》

南京实践后的感悟

摘要:在中共党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校为了更好的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爱国观,我校开展了南京教学实践活动,带领我们走进了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文化古都——南京,这次我们参观了雨花台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关键词:南京实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历史悠悠华夏之风,文明古国之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横九万里的疆土;历史,记下了这个古国,也记录下了这个国家的苍桑剧变;历史,有多少人不顾一切的奋斗的一生只为历史而书写;历史,曾记录下了多少人的血与泪,又留下了多少人的悲与欢;历史,留住了他们。历史,也因他们而变得深沉凝重,只有当我们用心感悟历史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神圣历史使命感。

正如历史的遗迹,只有敢于直面那惨淡衰败的古迹,才会感受到多少的震惊与悲哀,才会体会到多少的深思与感触,会激发起我们无限奋斗的激情,于是,我校为了更好的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带我们走进了历史古都——南京。

首先游览的是“落花如雨传英气”的雨花台,相传在南朝的时候,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花落地成石,于是就有了雨花石,唐朝根据这一佳话将石子岗改为雨花台,也正因这唯美的神话为南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就在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为之

震惊的一件事。在这里,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了共产党员人及爱国志士多达10万之众。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特建了烈士陵园来纪念这些爱国志士,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雨花台上,矗立着一座4.23米高的石碑,4.23米是因为南京在4月23日解放的,碑身正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背面刻着碑文,碑前有5.5米的烈士青铜,还有那永久不息的长明灯,在雨花台白鸽广场上有成百上千只鸽子,象征着南京人民渴望和平,不愿再被战争所侵犯。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革命英雄纪念馆,一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十万根挂有红色雨花石的白色丝线组成的“雨立方”,气势磅礴,整个雨立方以如血的红色为主调,给人以深沉的反思。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这片雨丝组成的天空天空,来到纪念展核心的展厅,那里陈列的文物,史料我已记不清,但我知道那些历史文物承载着的,是那厚重的历史,它们诉说着的是建国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凝视着郭纲琳展厅前那用心托盘装着的血红色的雨花石,似乎听到了它在诉说着烈士的革命爱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丝人性的曙光;看到顾衡在工作时用的那把锈迹斑斑的手枪,却又将我们拉回了黑暗的现实之中;注视着恽代英那副黑色的银镜,又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毅力。“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梦,留得豪情作梦囚”。这是周恩来对恽代英的悼念,“遥寄芳容慰寂岑,黛眉双锁意沉沉,虽然相对无言语,已解卿卿一片心”。这是汪裕被捕后对妻子的深深怀念。“血花红染好胭脂,英绝

眉痕入梦时,挥手人天成永诀,可怜南八是男儿”,这是对革命的无限激情。看到刘爱琴画的《母亲》,那里的何宝珍是多么的年轻,是的,在刘爱琴的眼光里只见过年轻的母亲,想起了何宝珍的一句话“人民不解放,我的孩子们也得不到幸福”为了人民的解放,何宝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我们怀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了雨花台。

下午,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里曾经被乌云笼罩长达六个星期之久,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古城六朝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多达30万,我们还未进馆就看到了一些雕像,第一座雕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双手抱着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孩子,那孩子无力地躺在母亲的手中,大概已经遭难,妇女抬头望天,大概是在向苍天申诉命运的不公,铜像石刻着几行字“我的孩子永不再生,杀害了我的丈夫永不再生,却留下了受强暴的妻子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还有一座雕刻的是一位年迈的奶奶催促她的孙子快逃离这恶魔的深渊,结果她和她的孙儿却又敌人的刺刀残忍杀害。在这之前,我们原以为自己不会悲痛,可内心却不由自由的产生了一种悲凉的感觉。雕塑这雕像的吴为山也曾在题记中写道:“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我们轻轻地从中华门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怕过重的脚步惊忧到地下的亡灵,听导游解释说纪念馆是建在万人坑上,我们的脚底下就是那些被侵华日军残害的同胞,我们随着导游的口述及那些放映片,才真正认

识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而且持续了几天几夜,无数建筑和财物化为灰烬了,被害者的尸体随处可见。“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塘满尸体”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转眼间却变成了人间地狱!达到了碑墙前,在那墙上密密麻麻的刻着那些遇难者的姓名,我触摸着他们,心中默默的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衷悼。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达到了更震撼人心的一个滴水装置旁边,那个滴水装置每隔12秒滴一滴水,而在这期间,就会有一个遇难者死去,旁边同时出现一张白色的照片,作为一个游客,每听到一滴“叮咚”的时候,我的心就会隐隐的痛,每十二秒就有一个同胞丧失了生命,不知是生命太过脆弱,还是侵略者太过残忍!然后我们来到了万人坑,累累白骨在那横七竖八的放着,密密麻麻的乱了人们的视线,看得见子弹穿过的孔泪,一垄黄土吸尽了鲜血,化去了骨肉衣衫,只留下惨白的髋骨证明,洗刷不去的冤屈,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我们没有拍照,让他们安息吧!出来后看到了祭灵泉水在那永不停息的喷着,在祭奠那些无辜枉死的英灵,到达祭场,看见长明火在燃烧中无言的向您倾诉,逝去的生命要用祭的方式来慰籍,此时好想拿一束鲜花去祭奠那沉睡的亡灵。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很快就走出了纪念馆,来到了和平鸽广场,成千上万只鸽子从头顶飞过,我们在和平鸽广场的雕塑下拍照留恋,希望战争、灾难远离南京,和平将与南京同在。门口栽了一棵和平树,这是南京首批十个和平社区的居民在中国奥运之年种植的和平树,这棵和平树也许就是南京市民不希望战争,希望和平的愿望。

走同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情还是难以平复那悲凉的旋律一直在脑海之中,但外面依照繁华喧嚣,馆内的悲凉似乎无法影响到外面的喧哗,而外面的繁华同时无法改变馆内的冷清、悲凉。因为这就是历史,不能改变,却又不能忘记。{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从南京回来后,曾不断的感悟,反思。那曾经繁华一时的历史古都——南京却在近代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而现在依然毅力不倒,也许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国近代史暗示我们,要以身试法,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斗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辱,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历经艰辛。”

历史——鲜血染成的历史,历史——生命缔造的历史。历史,有多少因为它为之献出了生命,又有多少人被历史的潮流所吞没。南京的近代史就是血与泪所铺成的历史,她用她的血迹与苍桑铸刻了这屈辱的历史。我们悲痛过,也曾憎恨过,为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所悲痛,憎恨帝国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但那已经成为了历史,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像二战后流行的一句话“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不能忘记了历史。我们要以史为鉴,但我们不能因历史而变得偏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历史,而不是一味地喊打喊杀,毫无理由地砸坏日产商品,抵制日货,而要学会理智爱国.一个没有政治,经济实力的国家,得不到别人重

篇六:《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关于纪念馆的感悟文章}.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