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事作文>和妈妈的那些事

和妈妈的那些事

详细内容

篇一:《我和妈妈的那些事》

我和妈妈的那些事

周末闲暇的午后,我舒适地躺在阳台的藤椅上,一边品着茗茶,一边翻阅手机微信里的“鹭岛小禹君”,看到“…我们经常淹没在碎片化的阅读里,却很久不曾写下心中念想。”望着客厅里正在拖洗地板的妈妈的忙碌背影,心中不由被深深触动了……妈妈是我们一生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人,而生活中却往往又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亲人。

印象中从小学写作文开始,我写到妈妈的还仅仅只有一次。六年级那年,学校选派我参加永定矿务局组织的小学生作文竞赛。竞赛题目是《我的母亲》,依稀记得首句是俗套的开场: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长的不是很好看,但她却是天下最伟大的人……接着便是绞尽脑汁地把脑海中所累积的相关好词好句罗列拼凑在作文里。虽然后来也侥幸获得了三等奖,但作文里描写的却是自己为了得奖而虚构的一位“新妈妈”。如今,脑海里的这些好词好句早已荡然无存,有的是这三十多年来满满的爱,是妈妈给我的恰似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温馨的爱。

而今,我已长大成人并有了自己的家庭,也身为人父。她,从青年走向中年,又再步入了老年的行列。她,又多了一个称呼,外婆或者奶奶!每天我们在家与单位之间奔波着,她又再次的成为了我们坚强的后盾。家里的所有家务都被她独揽着。每天下班回家,映入眼帘的总是门口摆放整齐的鞋子,干净整洁的客厅,餐桌上永远都是可口的饭菜……常言道:父爱如山,母爱如灯。灯的温暖无处不在。有时不经意地随口一提,想吃甘蔗了,她第二天就兴致勃勃地买回来好几根;想吃家乡萝卜粄、想吃自家做的鸡肠面,想吃芋仔包……在接下来几天里,她总能变戏法似的让我好好地过饱嘴瘾。而感受最温馨的莫过于生活中妈妈留给我的小小留言条,寥寥数语,却是包含着妈妈的暖暖关爱!每当出门上班前或者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在茶几或餐桌的醒目位置总是常放着方片的留言条,或是嘱咐外出多披件厚衣,或是提醒记得吃早餐,或是叮咛注意早些休息……看完之后,那份感觉好幸福。我感受到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情,是一份浓浓的母爱。我知道无论走多远,无论我多大,在妈妈的眼里我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妈妈的情是无怨的操劳。她的心里只希望我们平平安安,家庭幸福,却从不奢求能从我们身上获得什么。虽然我已经工作好些年了,却不知道我能为母亲做些什么!记忆中自己可以整日在电脑前静坐,有空拿着手机玩着QQ和微信,周末约上朋友聚餐郊游,而为妈妈做的却很少很少,每次也总是以忙和累作为借口来为自己推脱和敷衍。平时我不需要做什么,只需偶尔帮着她把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操作存储进她的手机里;只需下班后能回家陪她一起吃顿她亲手做的饭菜;只需晚饭后坐在沙发上陪她随兴的拉拉家常,听她倾诉,听她唠叨;妈妈就会自然流露出欢心的笑容,这

就已经足够让妈妈感到幸福和满足了。

有过多少次,面对妈妈关切的叮嘱,我的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有过多少次,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而对她发脾气,自己却不以为然。有过多少次,自己是否应该抽出一点时间,周末带妈妈出去放松放松,让她感受一下周边城市的变化。记忆中自己带妈妈外出游玩的地方少的可怜,可就是这有限的几次外出旅行,妈妈没有一次不是笑眯眯心满意足的。其实我知道,妈妈并不是贪念于游赏的山湖风景,而是想找些机会能和自己的孩子多亲近一些,想自己的孩子多陪她一些。也许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恋着自己的孩子,而我们又有多少能体会得到呢?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老人的陪伴是儿女的福气。人世间有许多的爱,我想,唯有母爱最伟大,人世间有太多的情,唯有母爱之情最深沉,也唯有母爱之情最博大。每一天和父母在一起的平凡陪伴,才是把握在手中的最真实的幸福和爱!

我想说:“妈妈,有你真好!”

张景鑫2015.02.04

篇二:《我和母亲的那些事儿》

我和母亲的那些事儿

我出生在一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所以爸妈要到城里打工挣钱,这样我就被托给生活在农村的奶奶抚养,那时候母亲并不经常回来农村看我,也就过年那会儿才回来过个新年。农村的新年特别热闹,尤其是在听到母亲还差几分钟就要到了的时候我特别高兴。其实那时候我对母亲是很陌生的,只觉得她很亲切对我很好,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新奇的礼物。记得有一次母亲给我带了一个望远镜,不小心在车上给挤坏了,因为这个我还伤心了好一会儿,后来舅舅又把它修了一下,但是他永远都没有原来刚买来的时候那么好了。再后来妈妈将我接到了城里(经过几年的打拼我们拥有了城里自己的房子),那时候我读二年级我已经九岁了,在班级里我异常的调皮,经常不做作业上课讲空话很是让老师头疼。这时候母亲就会狠狠的训斥我,但我并不理会母亲的苦苦劝导而是我行我素,于是母亲就会在父亲那儿告状(至少那时候我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听了通常都会很生气一顿暴打在所难免,于是这时候母亲又会插进来扮演一个和事老的角色,这在当时很令我鄙视,假惺惺的。多年以后(父亲已经停止使用家暴,莫名其妙的我又记起了这件事),我问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母亲说他看到我这么调皮又不听话所以只好告诉父亲,只有他能管得住我,但看到父亲这么严厉的惩罚我又感到很心痛。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当时我这么想。

时间过得是如此之快,我已经快哉骆驼这个小城生活十年了,我需要读高中了。中考发挥得不是很好,于是进了这个对于我来说不是中信中学的中信中学——龙赛中学,这个结果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尤其是我的父亲整整黑了一个半月的脸。母亲这时候恢复得比谁都快,虽然一度比我和父亲都伤心,她开始为我做开学的准备了。因为学校离家还是有一段距离每天回家十分不便于是便选择了住校。为此母亲跟我做了长期的思想斗争,因为我喜欢回家或喜欢家温暖的感觉,母亲则认为我因该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她还认为每天这样远路途的来去会很危险。我却感到很可笑,学校又不是育婴室长年累月的生活就会很安全吗(当时我对中考的失利还耿耿于怀,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不自信,后来的实践证明我是错了),母亲就这样不近人情得将我送进了对于我来说类似于寄宿学校的地方。开始的时候我母亲并不知道学校不能带手机于是给我买了一个,开学头几天军训母亲天天给我发短信问我新学期的新生活怎么样,我也无外乎发发军训的牢骚,骂骂军训的教官多么多么的没人性,于是这时母亲又通过电波的方式开始循循善诱的教导我: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进入社会怎么办……我的心平静了下来。

又是一周放学时,冲出校门挤着可怜的386公交车(我惊叹于一辆公交车可以载这么多人,而且是一辆服役多年的老爷车,超载的概念顿时在我的脑海里模糊起来),这时候回到家等待我的都会是一桌的丰盛菜肴馋得父亲直流口水,后来从父亲处得知原来在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两夫妻就常常只吃一二碗菜,只有我周末回家才会做得如此丰盛。我很感动于是我学会了做菜,记得第一次做菜是为父亲因为那天母亲加班,但当她回到家怎么也不相信那像模像样的菜(我只能这么说)是我做的,当确信是我做的时候激动得像中了彩票似的。于是之后她逢人便说我家儿子会做菜了,常常这种场面会弄得我很紧张似乎人家一不小心就会留下来吃饭似的,但母亲总是对我的厨艺赞不绝口,但似乎只有她懂得品味我的菜肴,以至于姐姐到家里来做客吃着我做的菜,面对母亲对于我的做菜技艺的溢美之词的时候都是一脸的尴尬。至此我突然觉得母亲很擅长使用夸张,有时会将你的缺点放大50倍,有时又会将你的哪怕一点点进步放大100倍。有时候真让人受不了。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我决定到宁波新华书店去看看淘几本书。已经是成年人的我的这次蜗行居然让母亲很不放心,而且还强烈要求父亲同去,这让我愤怒了最后母亲屈服了。于是,儿子这点钱够不够;坐几路车你记住了吗;中饭记得别忘了吃……我承认当时我怀疑我是不是要开始一次星际迷航,我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的母亲,她甚至让我回忆起了小学的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可敬又可爱的人,等等……我写不下去了……

篇三:《作文——我和父母的那些事》

父母的爱很多时候,父母的爱就像那天空划过的飞鸟——时常到来而又不留痕迹。

爸爸是座山,妈妈像条河,山拥抱着河,河滋润着山,而我正是这山上、这河边那幸福的种子,生长在山高大的脊梁上,享受着甘冽河水的哺育,倔壮的成长。

爸爸伟岸,妈妈温柔,爸爸的爱崇高而深沉,妈妈的爱温存而无微不至,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的父亲是一个乐观的,随遇而安的人,有着一个将军肚,成天乐呵呵的。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

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我知道这个说法的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想,如果前生我们是情侣,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宁的。相约着喝了孟婆汤,然后无牵无挂地走上独木桥,来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爱的女儿。

爸爸总是对我说:“你长大了,遇到事情可以自己处理了。”而妈妈却总是放不下心,经常“审问”我:“这几天学习怎么样?饭吃得怎么样?„„”爸爸从不在意我在他面前讲述着那一大堆值得炫耀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他的女儿是强者;妈妈却总喜欢我偎依着她的肩膀讲述着我的烦扰。爸爸很懒,但却情愿花一上午的时间为我做一顿饭;妈妈很勤劳,但也总要将那些我能做的家务事分给我。爸爸从不反对我发脾气,每当我做了错事,他总是耐心地教导我,所以他的每一句话,我都铭记在心;但妈妈却有时忍不住要说我两句,其中严厉的话语却挡不住她的慈爱、温柔和对女儿无限的关心。我最爱听爸爸分析国内外大事,因为这些可以成为我向同学炫耀的资本。有时,我也喜欢用一根绳子拴在妈妈身上,然后调皮的说:“妈妈,你长尾巴了!”

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当邻居家的同龄女踮着脚尖翩翩学舞或是昂首练歌时,我唯一的喜好,却仍只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我喜欢享受那种脚踏实地的幸福,虽然对于一个女孩那太过于“没有规矩”。当邻家的孩子捧回奖状路过家门口时,母亲羡慕着,回头看看我,一个只想赤着脚丫自由玩乐“不成体统”的淘气鬼,又失望着。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告诉母亲不要难过,然后骄傲地对我说,丫头,那些孩子都不快乐,而你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女孩!谢谢您,父亲!

上了初中的我,安静而淡泊。当一个个同龄的孩子又争着抢着竞选班干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却只喜欢安静地坐在一边,读各种各样的文章。我喜欢思想随着文字跳跃飞翔的快乐,虽然对于一个初中生那太过于孤僻。当邻居的孩子再次把“优秀班干部”或比赛所获得的奖状及证书带回家,他们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时,母亲再一次地羡慕着,然后终于忍不住骂起我来,训我不上进。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劝住了母亲,然后自豪地告诉我,丫头,选择你想要的就好,那些名利太沉,不要就算了,而你,永远是父亲心中的冠军!谢谢您,父亲!

终于上了高中,母亲祈祷着我可以当个不再让她那么操心的孩子,而您,告诉我您一直很相信我。高中生活丰富而紧张,高考的压力如影随形,仿佛一切努力的存在,只是为了高考!听说读理科后只能当“工人”,母亲拼命地阻止我选择理科,也是您,父

亲,谢谢您在这时,再一次给了我支持的臂膀,说服了母亲,让我选择了自己的喜好。谢谢您,父亲!

我和爸爸之间的爱是默契的,是无须用太多的话来表达的。我与妈妈间的爱是明朗的,是无需任何东西来装饰的。爸爸的爱似清泉,妈妈的爱似阳光。爸爸的爱是清冽的,妈妈的爱是灿烂的。它们都是力量的源泉,时刻给我信心和力量。

我妈妈是个电视剧迷,自从家了有了电脑以后,妈妈就喜欢在网上看。可是网上看的这种时间很短,于是,我就问同学,他们的家长订制没,在我几天的劳动下,终于给妈妈找到了免费看电视剧的卡。妈妈晚上很晚才睡,每到冬天,我就经常瞒着她,将她的睡衣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我的温度就能传送给妈妈了。每当妈妈因找不到睡衣而开灯的时候,我就醒了,笑呵呵地将睡衣递给她,她就抱着我亲。所以,妈妈经常叫我“冬天里的一把火”!我对妈妈的爱,虽然很小很小,但我知道,妈妈会感到幸福的!我的妈妈今年四十多,除了上班,一有空闲就是逛街,爱逛街的妈妈作文。妈妈对家乡商场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家乡商场的名称她可以倒背如流,每个楼层卖什么也一清二楚,甚至连商家什么时候进货,进什么货,都能有所了解。妈妈既爱逛大商场,又爱逛小商铺,就连走到一个小摊前,都要停下来看一看。

在去年快要过年的时候,妈妈怨声载道:“都快过年了,一件漂亮的衣服都没买到,工作又忙,还„„”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空闲的晚上,妈妈欣喜若狂,早就在包里塞进了“银子”,想要大肆挥霍一番。妈妈这次还带上了我和爸爸,准备给全家换一套“装备”。我和爸爸本来就对商场毫无感情,再想到双脚的劳累,执意不去,于是乎妈妈跟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最终我们父子俩只得投降,硬着头皮舍命陪君子了。

刚来到商场门口,妈妈就像个诗人一样背起经文来:“一楼是鞋城,服装在二到五楼,二楼是女士服装,三楼是男士服装,四„„”“不要背了,挨着顺序看吧!”我忍不住打断她的话。刚刚进去,妈妈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件深色短大衣,小立领,连毫无生机的模特都被衬托得非常高雅。“就买这件吧,这件衣服穿在我身上,感觉一定很好!”妈妈极为自信地说。只见她轻轻地翻开衣服,拿出标签——2300元!“天啊,这么贵!”妈妈不由自主地尖叫了一声。

爸爸凑上前一看,也嚷了起来:“哎呀,这么贵还买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我也在一旁嘟哝道:“还不如买件便宜的衣服,再买两本书看看。”

妈妈看看爸爸,又看看我,商量似的说:“试试总可以吧。”说着,叫营业员拿出一件,径直走向试衣间。穿好后站在镜前,左顾右盼,拽拽前襟,再摸摸衣袖,一边自言自语:“怎么样?漂亮吧,就是有点紧。”

“营业员,有没有大号的?”

“没有„„”

“没有?哈哈„„省钱了。”爸爸高兴地说。

“那就继续看吧。”妈妈一副买不到衣服心不死的架势。

我们一家便从东看到西,又从南看到北,从二楼看到三楼,又从三楼看到四楼,终

于,妈妈买到了一件称心的衣服。价钱虽然也不便宜,但深得妈妈欢心。一回家,妈妈就开始试穿衣服,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时装表演”。而且一边展示,一边念念有词:“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听得我耳朵都生老茧了。看着这情景,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四年前。

那时,我还小,双休日不敢一个人在家,爱逛街的妈妈便牵着我的手,一同去商店。那一阵,家里并不富裕,妈妈只能逛一些个体小店,因为大商场的服装太贵了。可妈妈偏爱时装,于是便不厌其烦地穿梭于大商场与个体小店之间。先去大商场看好式样,再到小商店购买款式差不多的。不但要廉价,还要物美。如今,街上的小店妈妈已不去问津了,要逛街就去大商场。而且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说什么大商场很宽敞,购物环境好,商品的质量也高,售后服务更是到位,无须担心被人敲诈,买得放心,买得称心。“儿子,明天是休息日,咱们再去一下万家福商城,你和你爸爸的衣服还没买到呢!”妈妈的一声喊叫将我拖回到眼前,我嚷到:“您自个儿去吧,您眼光好,买什么我就穿什么,我的腿在闹罢工呢!”

“哼,你们不去,我就自己去,明天一大早我就去,买菜烧饭的事那就交给你们了!”天啊,这就是我的爱逛街的妈妈,我妈妈就是这样爱逛街,只要一有空,街就是妈妈临时的栖息地。

这得从2010年说起,那年我妈妈的大学同学刚好到怀宁来出差,顺便来看望我妈妈。一见面,妈妈感到了巨大的落差。她的大学同学穿着时尚,皮肤红润看起来护理的很好,头发微卷用一个闪闪发亮、价值不菲的的夹子夹着,整个人精神奕奕,很有气质。而妈妈穿着一套宽松的休闲服,肚子上的赘肉慵懒的附在身上。这几年,家里的剩饭剩菜都是妈妈解决掉的,那白白嫩嫩的肥肉也相继出现在妈妈的大腿上,苗条的身形日渐魁梧,走起路来再也不美了。妈妈和她的大学同学站起来比一比,似乎比大学同学要长个四五岁。

这人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老同学一走,妈妈恨不得瘦成一道闪电。她发誓一定要找回那个美丽的自己,要用最少的钱使他重获美丽。

我听过台湾大S徐熙媛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俗语说:“一白遮三丑。”妈妈的皮肤不白怎么办?这不难,妈妈每天早上很早就去了菜市场,一来是为了买家里吃的菜,二来是为了购买到最新鲜的小黄瓜,干什么呢?当然不是用来吃的,是为了敷脸。每天晚上睡觉前,她总是一刀一刀将小黄瓜切成薄薄的片子,然后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打开手机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接着一片一片的将黄瓜贴在脸上的每一个部位,贴好后,便随着音乐哼着歌,大约十分钟后取下黄瓜,照照镜子自我观察一番后,才心满意足的去卧室睡觉了。坚持了一个月后,老妈脸上的皮肤居然真的不一样了,看起来白嫩且有了健康的光泽。

妈妈的眼睛经常有黑眼圈,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都很憔悴。不用担心,爱美的妈妈有方法。那天我刚好在家,吃完午饭,看见她收拾完桌子后去卫生间打了盆冷水,然后从冰箱里取出一杯鲜奶,拿起事先去超市买的纸巾,接着将冷水及鲜奶以1:1的比例混

合,再用纸巾沾湿,贴在眼睛的下半部,等了15分钟,她眼睛上那令人烦恼的黑眼圈不见了。

看见电视上的明星拥有令人羡慕的眼睫毛,妈妈坐不住了。不知从哪找到了一个可以使睫毛再生长的好办法她开始尝试。她去药房买了瓶鱼肝油,晚上睡觉前刺破一个,然后将油抹在睫毛的根部,听别人的建议,持续抹了三个多月,奇迹发生了。原来短短的五毫米,居然长到一厘米,涂上黑黑的睫毛膏,使眼睛看起格外有神。

头发能展现女人的另一种美,妈妈怎么会放弃呢?她在书上看到一种既便宜又好用的方法,决定试一试。她买来柠檬汁,将它喷洒在自己的头发上,再用吹风机热风吹干,头发上出现美丽的微酒红色,就像精心染过一样,妈妈的头发带点自然卷,这样染过之后,看起来格外迷人。

为了让自己瘦下来,妈妈开始拒绝剩菜剩饭,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就邀上几个好朋友去跳广场舞,不再像从前那样吃完晚饭后,就守在电视机前看那些无聊的肥皂剧。跳舞不仅能让人瘦下来,更能赋予人一种气质,妈妈潜心学习舞蹈,身材慢慢的变得苗条,曾经的水桶腰、大象腿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样子了。

老妈的头发一直很油,后来在网上查到:那是因为肝火太旺了,身体里内脏不能消化油脂,所以就把它排到脸上和头上了。知道原因后,妈妈查到了解决的方法。妈妈每天晚上用滚烫的开水泡脚泡上半个小时,直到出汗为止,头发很油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了。清爽干净的头发又为妈妈的美丽加了一分。

都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老妈开始在服装方面仔细研究,肩胛骨高的人穿什么好看,瓜子脸的穿什么好看,皮肤白的适合穿什么好看。有空了,她就去服装店里试试,还对着镜子照下自己的照片,有空还会拿出来跟我和爸爸研究研究。穿衣的品味一级一级的升高了。

美是这个世界上人人都爱的,这是对生活热爱的一种表现,也是热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父母的爱就像百合的清香凝成的感动,慢慢地汇拢,不再飘散。我想可能世上没有人会说不爱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能说自己能完全地回报父母的爱吗?也许远远不能。在父母的眼中,爱就是和你一起走,走再远的路也不会疲倦,所以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拿着我的作文草稿时热切的话语:“改一下,再改一下就可以誊了。”我也不会忘记妈妈一大清早起来为我做早点的身影——一生过于漫长,此刻就是幸福。

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让几代中国人感动?说白了,就是说出了中国人一直压抑在内心,却又从未改变过的那份亲情!

天长日久,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这样一种心态——真正的感情是不需要表达出来的!一旦表达出来,感情就不再那么真挚啦。

的确,许多至深至真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有时,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所依靠的,不是语言,而是任何一个充满爱的动作就可以。

篇四:《感恩教育——说一说我和妈妈的那些事》

说一说和妈妈的那些事儿

寄宿制中学,在孩子心里上对父母还有很大的依赖性的阶段“强行”将他们从父母身边带走,需要适应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一方面,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进入青春期,会慢慢有一个心里上的独立的过程,这个阶段里,她们可能会变得的沉默寡言,会更喜欢和同龄的朋友聊天而不再依恋父母,这些成长中必经的阶段对于寄宿孩子的家长而言,会被她们误认为是“分离”造成的陌生感,她们会为此感到失落和不安。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每天都看见孩子,不能时时参与孩子的成长管理,一周只能见到一次,孩子身上的缺点有时候会因为对学校老师管理的不完全信任而被放大,因此寄宿中学的父母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心理上的担忧和焦虑。

作为一名寄宿制中学的班主任,在学生的上相比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