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文明礼貌缺失问题的探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中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文明礼貌缺失。本文就这一现象的表现、危害、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做出一一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学生;礼貌;教育
现在的中职招生由于是无门槛入学,生源多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时间长,独生子女比例大,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造成了对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造成了人的情感缺失,人格的不健全,整体素质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学习不认真,厌学情绪严重,成绩较差;二是心理素质脆弱,不能遭遇挫折;三是思想道德素质一般较低,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貌要求,这一点尤其让人担忧。
一、中职学生文明礼貌缺乏的表现和危害
1、中职学生文明礼貌缺乏的表现
学生不懂得尊重人,认识不到尊重别人的重要性。以前通过划线录取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上课迟到后进教室都知道喊一声“报告”,经过任课教师同意后才会进入教室,而且会非常安静,尽量不影响别人。现在的学生不管迟到多久,也不管教室里老师和同学在干什么,推门就进,根本不会考虑老师和同学的感受,老师批评教育根本不当回事,还嫌老师多事,要么满不在乎,我行我素,要么干脆转身离开教室,来个耳根清净;进办公室也是旁若无人,想进就进;教室及公共场所里不管有无老师同学在场,经常“出口成脏”,从不收敛……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2、中职学生文明礼貌缺乏的危害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是非常崇尚文明礼仪的,提倡尊老爱幼。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百姓以孝道规范行为,讲的是一个德。一个人有没有礼貌通常是作为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标志。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成才。而尊重人,懂得文明礼貌则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他怎么可能成才?不懂得尊重人,缺乏文明礼貌,表面看起来只是让人不高兴不舒服,当他(她)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养成习惯后就可怕了。曾经有报道,说的是欧美国家有一个问卷调查,问他们国家的老百姓对中国游客的评价,结果主要答案有两个,一个表示非常喜欢,因为中国游客出手最大方,最舍得花钱,能够刺激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个就是非常讨厌,因为中国游客最没有礼貌,还提到许多方面诸如吃饭、候车时高声喧哗,干扰别人;在午间休息大声打电话、看电视聊天,不顾及别人;乱闯红灯;乱吐乱扔;不排队;不遵守规则等等。类似报导在东南亚、日本、韩国也有过。据资料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中职招生平均每年在800万左右,2009年达到了860万,在校生人数2000多万。中职教育如果再不及时重视学生的道德精神状况,仍然忽视人的文化素养、道德观念、情感意志、行为方法和心灵习惯等的塑造,那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并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二、中职学生文明礼貌缺失的原因
原因有多种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的结果
应试教育的重学习分数、轻礼貌行为的养成,导致了学生文明礼貌缺失。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长、老师到社会,都把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选拔的依据。一个学生成绩再好,如果品行不过关,你会放心用这个“人才”吗?不能用的人还能算是人才吗?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老师、同学应有的重视和尊重,他们就会觉得既然别人不尊重自己,那么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尊重别人,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可笑的是,前段时间热议的北京大学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免试读北大,居然有校长坦言只能按成绩好坏来推荐学生。难怪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前担心我国大学培养不出精英人才。其实人们更担心的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学生做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