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果(一)
详细内容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尽管这次课改的程度很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粗浅的分析: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高中政治课的内容,创新性与积极性不强。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思维性资源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到课堂上,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减缩成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被忽视了。教师只是课本的授课者,教学过程即传授客观知识的过程。教师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素材性课程资源不能充分地进入教学过程,他们就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客观学习过程。
2、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难度。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困惑多。在当前转型时期的社会状态下,各种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各个领域存在大量的失范和混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等思潮相继涌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应然”状态的思想化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实然”状态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而会使教育对象在思想上产生许多冲突和困惑,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和消极意义,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实面前,有时理论是苍白无力的,这些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学生自身的原因。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到20岁之间,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他们精力充沛,但一般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对所处环境的不良诱惑和影响抵抗能力差。在他们汲取知识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他们没有学习动力,学习压力大,对所学科目感到没意思,讨厌某学科的老师进而讨厌这一老师所教学科等等。而对于这些学习障碍,他们一般是无能为力的,老师和家庭对此的关注并不多。当学习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学业或逃避学习并去寻找新的刺激,来填补放弃的失落和学习生活的空白
二、提高高中学生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1、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应恰当利用讨论教学法、德育渗透法、丰富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
2、要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形成立体、多层次教学。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价值的媒介,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是课程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学生是永远的中心,学生是学的主要矛盾。一切围绕学生健康发展、幸福生活为中心进行。作为现代型的教师,应该由“教教科书”走向“用教科书教书”,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幸福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