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一)
详细内容
[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接受来自实践的活的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体育教育德育课堂常规思想品德言传身教进取拼搏锻炼意志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加以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通过一系列的融合德育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上课的一些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形成结合体育课本身的特点和组织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施行。
1、结合课堂规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规范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规范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德育要求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如,每堂课开始时的队列集合,下课之前的集中总结以及课堂中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就是很好的组织纪律性教育的阵地。通过这一些课堂规范,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在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在我想来,体育也是处处皆学问啊。
4、结合教师言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处于成长期,总是有样学样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那么,都有哪些可操作的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慢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