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多媒体教学(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
【论文摘要】社会变革、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政治教学进行改革。现代政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政治、经济、哲学知识,了解他们周围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借此发展智力,使学生成为既关心政治,又能积极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迅速普及全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往往深奥、抽象,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政治课在社会上的声誉与地位。如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教育效果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传统教学的一个缺点就是“填鸭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局面,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我们知道哲学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总观点和根本看法,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但它反映的道理,恰恰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具体问题。如事物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原因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但又常常弄不清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而走极端。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它们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接触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探究实际问题,得出结论。但什么知识都要回到真实的现实中,去接触现实,然后得出结论,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送给学生,还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缩小,且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一个模拟实际的典型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地参与。这比学生直接接触现实,获得知识有时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上述各种途径的互补,教师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和途径的信息,极大的扩大了信息量,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由于网络的互动性,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掌握和经验,把握学生对新新鲜事物的敏感和喜爱,对新事物的吸收和释放,结合整治教学的内容,达到师生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而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就与事实紧密相连,而网络明显的时效性恰好能满足思想政治老师对时事的把握,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都是思想政治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论坛,“教育现场”“专家释疑”“动感天地”等活动,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阵地扩大到网上,突破课堂教学的单一、呆板,使思想政治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就教师而言,通过网络,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师能够迅速而便利的流通教育信息、教育方式、教学心得等,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下、课上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亢奋等。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抑制之时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人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人,方可收到好效果。如突破难点时切人,阐释重点时切人,创设情境时切人,归纳总结前面内容时切人等,效果较为理想。
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我们在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这一点虽然是我们已有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被我们忽略。这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努力更新教学观念,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