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一)
详细内容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把握。具体表现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把握能力。
【关键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创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乃是当今中国社会颇为关注的时代课题。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现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主席也一再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这就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学理论也强调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事实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取决于人才是否具有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学校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际上是当代所有教育工作者当然的职业理念与人生追求。从学校教育本身来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与“学”将此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否具有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亦即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合理的把握。对于一门具有丰富知识内涵和诸多社会功能与价值的历史学科,教师除了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外,究竟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内容
(一)目标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无学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中目标要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划分成不同层次能力,并启发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反馈矫正自己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从而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培养目标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在制定目标前先要使学生对教材和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分析、不同的学生能制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对自己学习才有自信,而不能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自己学习的实际,这样才会使学生一方面顺利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培养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问题学习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中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提出问题,其次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提问题、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提出产生疑问的问题,而学生自己一旦提出问题,一定会去积极思维,想尽一切办法,自觉的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自学能力
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为现在与未来,知识信息的更替将会越来越快,单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想用一辈子是绝对跟不上知识经济的发展,一个人如果遇到问题不会想,离开学校不会自学以获取新的知识,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所以现在的学校教育,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学,教师要以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班级授课制的合作课堂上,重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未来合格的真正具有创新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
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应注意几个问题
1.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一方面,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第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动感声像的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等针对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学习的自学性、积极性。
另一方面,一个在课堂上屡遭失败的学生不可能喜欢课堂、喜欢学习,更不用说创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对课堂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可树为榜样,“词典先生”、“思想家”、“阅读手”“小律师”等,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使各类学生无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学习的自觉性。
2.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创新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三、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乃人文精神的主流。与之相适应,在学校教育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谓当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从某种意义说,它实际上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深刻“革命”。 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和习惯传承表现为教师始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现存历史科学结论,至于结论如何得出缺乏深究。目前仍广为流行的“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正是此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实具体体现。此一模式将复杂生动的教学简单化、呆板化,不仅扭曲或凝固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铸就了学生的学习惰性,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兴趣,最终导致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现有的历史知识缺乏一种再认识的能力,更谈不上对现实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如此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质上漠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碍学生自我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欲改变此一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客观上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