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实施“精品战略”创造“名牌效应”(一)

实施“精品战略”创造“名牌效应”(一)

详细内容

摘要:将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逐步的引入中高等职业院校,适应我国当前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是促进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这一结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本文在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改革等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 职业学校 教改 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最早是全日制本科院校的专业,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政策的调整,这一专业被逐步的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经过众多院校的不断探索,迄今已经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要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特点同中等职业教育实现有机的结合仍需要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自04年起先后承担了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制单,外贸口语及商务英语写作综合教程的教学任务。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以往的外贸工作经验,根据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就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阐述如下:
  
  1 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其他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等职业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一线的外贸业务员,即注重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尽快地独立承担起某项任务。这样就会避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又不强的弊病。
  
  2 课程设置科学化、层次化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初中起点,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低以及相关经济常识薄弱,而商务英语是一个综合的学科,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具体阐述如下:一是搞好商务英语与基础英语的衔接,这一环节首先应注重复习巩固学生的初中英语基础知识例如时态、语态及常见句型等,在此基础上要重点讲解非谓语动词及名词性从句,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二是搞好经济基本常识的教学,通过这一教学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例如经济体制、国家的宏观及微观经济政策、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等;三是搞好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四是搞好专业英语的教学。根据以上原则,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应该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基础英语及外经贸知识的教学主要包括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泛读、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学基础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英语知识及经济常识,为将来教学打好基础;二是专业知识的教学主要包括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文函电写作、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会话、单证缮制及外经贸文章选读等课程
  
  3 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模式就是要更加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国贸实务和外贸制单是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也是毕业生的基本专业素质,这四门课程内在联系紧密、知识相互渗透。商务英语是外贸制单的语言基础,国贸实务是制单的理论依据,外贸函电是国贸实务交流的工具,制单则是外贸业务的必要环节之一,也是对所学国贸知识的具体应用。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吸收能力不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因此可以采用循环模式教学,循环教学不是指课程的重复设置,而是依据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某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二次教学。四门课程的结合教学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教学体系,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
  
  4 教学大纲亟需制定
  
  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评估的依据之一。上述四门课程知识错综复杂,信息涵盖量大,因此很难做到面面具到。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由教学主体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而定。将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顺序等进行整理融通,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开展梯次教学,循环教学,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重点不统一,专业知识无深度的这一中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