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哲学其它相关>艺术的哲学解读(一)

艺术的哲学解读(一)

详细内容

一、什么是艺术?

在汉语系统之中,艺术一词可作名词和形容词用,作名词用时通常是指“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电影、曲艺”等社会意识形态。【1】

根据我们哲学新生代一元与多元辩证统一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完全可以从千万种的角度去理解和定义艺术。

所以我们并不特别在意古人和别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定义。

我说过,人文命题,首先了解它存在和发生的终极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首先是从终极目的规定性的角度来理解解读艺术的。

逍遥子首先关心的是对艺术终极目的规定性的理解和这样角度的艺术定义。

在逍遥子看来,任何艺术都必然是为我们人类任何个人或社群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情感世界的,一类特别的目的需要服务的。艺术从来和永远都是我们人类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情感世界一种特别的工具。

所以,在名词的意义上,我们将艺术理解为:那些专门以在人类身体生理和精神意识情感世界方面,能够引起自己或另外主体产生任何,高于人类普通生活体验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读,为目的的一类行为、技能与技术就可以叫艺术。艺术品即为为人类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情感世界目的需要服务的,特别的一类行为、技能与技术产品。

在我们新生代这里,厨艺、茶艺、行为艺……,这些都已经进入了正规艺术的视界和世界。

二、艺术的门槛是什么?

艺术的标准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怎样的才能被称为是艺术的呢?

艺术是人文的世界,说到标准,人文世界的东西本没有任何客观不移的天定标准,人文世界东西的一切所谓的标准都是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空间中的人)自己具体制定的。

一、从哲学的理论一般上讲:艺术的标准从来到永远都是有标准与没有标准的辩证统一。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欣赏者自己认为什么是艺术的标准,什么就是艺术的标准。艺术的标准从来到永远都是由个人私认与社群公认辩证统一的(这一点我们后面在艺术批评的一段里还会提到。)。人本主义是世界上一切艺术标准从来到永远的至大基础。什么是艺术的标准这从来到永远都由人自己说了算,人自己定。现实生活中的人往往会根据一定的默认和公认的依据去默认和公认他们当时的艺术标准。

二、从人类艺术史的现实一般上讲:人们往往会认为,那些专门以在人类身体生理和精神意识情感世界方面,能够引起自己或另外主体产生任何,高于人类普通生活体验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读,为目的的一类行为、技能与技术就可以叫艺术。所以想要搞艺术,那你就得先去研究,怎样才能够在身体生理和精神意识上,引起自己或另外主体,产生任何高于人类普通生活体验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读这个问题了。一般说来,只有那些“典型的”、“极端的”、“夸张的”、“宏大的”、“震撼的”、“张扬的”、“叛逆的”、“特别的”、……, 那些“最大限度受到传媒支持的”,……,总之,只有那些“比一般利害的”主题往往才会引起自己或另外主体产生任何高于人类普通生活体验的,情感精神性共振解读。

也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你才会明白过去的艺术理论家们为什么总是在艺术形象的选择方面要求人们下工夫那点事了。

希望今天我们提的这两个艺术标准能够对各种各样关心艺术的人都能有些帮助。

三、艺术的根本基石是什么?

任何一种艺术都不是宇宙中从来就有的,艺术最大的特征性就是它的属人性。宇宙中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属人的。离开人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的创作和欣赏就没有艺术。

即使其它生物的任何行为或活动成果如果没有与人的欣赏或艺术化在一起,也就没有一丝艺术可言。

所以,艺术的基石就是我们人。

但是,终极而言,艺术的根本基石说到底就是我们人类的七情六欲。

人,无欲则无求,一旦人无欲无求了,这个世间就没有任何艺术可言了。

人的七情六欲就是和都是世界上一切艺术的源泉之所在。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思等基本的各种大类情感及功能,还有欢、乐、愉、悦、悲、伤、痛、苦、忧、愁、烦、闷、怜、惜、生、死、离、别、恨、畏;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浩然正气、缠缠绵绵、海枯石烂、铭心刻骨、迭荡起复、忠诚老实、阴险狡诈、忠心耿耿、贼臣逆子、忠贞不渝、天涯海角、自由自在、闲云野鹤、笑傲江湖……,等等,千万种更加细微,更加复杂的人类情感形式;人还有吃、喝、拉、撒、休睡住、性和爱、安全,等各种本能的欲望。各种记载、挖掘和表现它们的手段:讴歌、批判、颂扬、贬低、诅咒、唾骂、美化、丑化、神化、俗化、浪漫化、诗化、……;教育、激励、煽动、懈怠、惊诈、惶恐、……,这些种种的“人的”方面都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源泉,都是人类艺术大展身手的广阔原野。

四、人类艺术行为的具体目的

过去人们往往说,艺术是源于人类的审美需要而生的。

今天这种观念被认为是极其笼统的。

逍遥子觉得,上天并没有给任何艺术作过任何客观不移的目的规定性。

艺术是属人的,艺术的一切具体目的都由人去规定,即由人私认或公认。任何人都有独立的权利私自私认艺术的一切目的。任何社群也都可以公认艺术的一切目的。艺术的一切目的从来和永远都是由个人私认与社群公认辩证统一的。个别的艺术创作者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艺术情感和理念,一个民族也可以有一些共通的、公认的艺术情感和理念。

人类艺术行为的目的是极其复杂的。

观看别人舞蹈一般是审美,跳舞给别人看有的也是为了审美,有的却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各种目的的交流手段。

自己跳舞很多的时候则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和身心的愉悦,与审美不是一回事。

写诗和看诗有的时候是为了审美,有的时候却是为了言志,有的是为了批判,有的是为了贬低,有的是为了诅咒,有的是为了丑化,有的是为了俗化,有的是为了教育,有的是为了激励,有的是为了煽动,有的是为了懈怠,有的是为了惊诈,……

所以,个人觉得,过去的人们似乎把审美这个词的内涵太扩大化了。

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明显了,即,仅仅一个审美是涵盖不了人类千万种的艺术行为和艺术现象的。

这个世间不仅仅只有美,还有丑;不仅有善,还有恶;还有悲、伤、痛、苦、忧、烦、闷、怜、惜、恨、畏、……,所以,这个世间不仅只有审美,还有审丑、审悲、审伤、审痛、审苦、审忧、审烦、审闷、审怜、审惜、审恨、审畏、……。

艺术的目的基础必然是一个庞大系统而在的家园。这个家园必然就是我们人,就是我们人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存在当中的各种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它们就是就是审丑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悲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伤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痛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苦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忧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烦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闷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怜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惜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恨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审畏共振解读合力运动的需要、……。

五、任何艺术行为都是合力运动

合力论的法则是我们新生代哲学思想当中一个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她认为:宇宙中的一切运动都要遵守合力论的法则,人类的所有艺术行为也不会例外,也要遵守合力论的法则。

是的,世界上任何艺术行为都是合力运动。

一、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合力运动。

1、艺术创作的本质。

艺术创作大概有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两种形式。

但是无论是个人创作还是集体创作,我们都先要追问的是,人为什么要艺术创作呢?

宇宙中的运动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物质与能量的生成、分解和释放输出运动,一类就是物质和能量的吸收、输入、重组和重构运动。艺术创作一般大概可以归属于我们人类物质与能量的生成、分解和释放输出运动。

我们大概可以用生成、释放和表现来概括世间一切艺术创作运动。人类的所有艺术行为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当中都涵有主观与客观的元素。它们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可以概括为是主观与客观的合力运动。既然是主观与客观的合力运动,那么人类的主观意志与宇宙中的客观万物及其万象,就是研究和分析世界上一切艺术行为运动所必不可少的两方面条件和基础。

树结果就是树自己提供出关于果实的内容和形式基因,然后吸收外在的客观养分将其变成现实的果实。艺术家艺术创作正如树结果,也是自己提供出关于艺术品的内容和形式基因,然后运用主观或客观的条件将其变成现实的艺术品。这当中就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的合力运动。在这一场运动当中,主体某种主观或客观的东西被注入和铸成艺术品,然后展现出来,最终,主体某种主观或客观的艺术情感与理念方面就实现了某种释放、表现和输出的目的。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利不起早”。是的,人总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总是想要表现什么,才会去艺术创作的。是的,主体为了实现主观或客观方面存在的某种释放、表现和输出目的,应该就是古往今来所有人要艺术创作的原因。

2、艺术创作的可能性空间。

根据前面的结论我们可知:人类的主观意志与宇宙中的客观万物及其万象,就是研究和分析世界上一切艺术行为运动,所必不可少的两方面条件和基础。

是的,世界上一切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可能性空间也就是人类的主观意志与宇宙中的客观万物及其万象。

前面关于人类想要干什么,人类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的各种需要是怎样的,二大条当中我们所罗列的那么些个人类情感和感情形式,就是世界上一切艺术家任何艺术创作的全部主观可能性空间极限之所在。宇宙中都有怎样的一些客观条件可以给人类的任何艺术想法提供实现的条件,这就是世界上一切艺术家任何艺术创作的全部客观可能性空间极限之所在。世界上一切艺术创作概不可能超出这两个创作的可能性空间范围。

希望这里对后来的一切艺术家及其艺术行为能有所启发。

二、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也是合力运动。

1、艺术欣赏的本质。

⑴、艺术欣赏一般大概可以归属于我们人类物质与能量的吸收、输入、重组和重构运动。您如果能够看到人类艺术欣赏本质深层的地方去,您就会明白,世界上一切艺术欣赏本质上都不过是我们人类这种存在物物质与能量的吸收、输入、重组和重构运动。

是的,在我们哲学新生代这里,包括精神在内的一切宇宙万物运动都被认为是以物质与能量为基础的运动(在我们这里,精神仍然被认为是物质的,精神被认为不过是特定物质的特定运动变化表现或性质。)。在人类一切艺术欣赏运动的里面,运来动去的其实都不过是特定的物质与能量。一个艺术欣赏与另一个艺术欣赏的不同只是在于,运来动去的特定的物质与能量在时、空、形式、结构、数量、性质上各有不同而已,无它。

⑵、世界上一切艺术欣赏的另一本质就是“共振解读”。

您如果能够看到人类艺术欣赏运动模式本质深层的地方去,您就会明白,世界上一切艺术欣赏本质上都不过是“共振解读” 模式的运动。

是的,世界上一切艺术欣赏运动其实都是建立在“共振解读”的原理之上,通过“共振解读”的模式实现的。

所谓“共振解读”的原理,就是说,人类一切艺术欣赏运动当中的原理机制都是共振的解读。就是特定艺术品特定形式和结构内容的声波、光波、能量波、硬度、压强、湿度、速度、……引起人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特定感受器的特定“共振”,这种“共振”会产生特定的神经电波,然后传输到大脑的神经中枢进行“解读”,“解读”结果会以特定神经电波的形式促使人的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发生相应的效果性表现(譬如愉快、痛苦、兴奋、害怕、仇恨、……)。世界上一切艺术欣赏运动其内在的过程大模式都是这样的,概没能外。世界上一切艺术欣赏运动当种的关键词都是“共振—解读”。

在姐篇当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共振解读”,它是我们人类整个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和所有实践运动当中共同都有的关键词。

“共振解读”其实是我们人类整个存在运动系统当中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上天制造我们的时候主要就只给我们安装和配置了“共振解读”这么一个感知世界的工具系统。所谓最高级的智慧动物就是能智能性“共振解读”的宇宙存在物。就是我们人就是一种能智能性“共振解读”的最新型宇宙存在物。

2、下面我们将运用这一关键词来分析一些具体命题案例。

⑴、音乐。

①、音乐的本质、乐器、音乐创作。

A、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以声音音波的方式作用和调理人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世界的一种宇宙存在形式和人工存在形式。

音乐是属于声波的。一切音乐本质上都是声波。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波都是音乐。

存在物,或者说生物,或者说人类,与声波之间全部的“共振解读”关系,或者进一步说人类与“乐波”之间全部的“共振解读”关系,我们人类迄今为止也许并没有研究透彻。

但是根据人类已有的知识和我们人类自身的感觉,我们也许可以大胆得出如下一些猜想和论断:

世界上任何一种波都是一定的振荡和振动运动。波与波的不同无非也就是频率、振幅及其时空量度的不同。

宇宙中每一个具体物体在遭遇任何一种波的时候,事实上都会发生一定的物与波的合力运动。但是不同情况下物与波合力运动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譬如,当一个波的频率和振幅达到一定限度时,遭遇到它的大部分具体物体都会被震荡的“粉身碎骨”。

但是,特定频率和振幅范围内(对于人类来讲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音律”)的声波对于特定生命存在物来说却是“乐波”。

乐波是一种可以抖动、消耗和重组人心灵中物质和能量,而可以使人愉快的波。

“乐波”按照一定形式组合起来就会成为“乐曲”。时空量度相同或不同的,单一或复杂频率、振幅的“乐波”按照一定形式组合起来就会成为“乐曲”。

所以我们也许也可以这样来定义音乐:音乐就是能引起特定生物的身体生理发生“共振解读”,并引起它们的精神心理发生一定乐理性变化效果的声波。

B、可以顺便提及一下乐器。

乐器就是可以用来生产和制造乐性声波的器具。

波与波的不同无非也就是频率、振幅及其时空量度的不同。

乐器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器具,正是因为它是相对固定的器具,所以就意味着每一种乐器所能制造出来的乐性声波在频率、振幅及其时空量度的上面就是相对固定的。是的,乐器与乐器的不同无非也就是产生乐性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时空量度功能有所不同。音响与音响的不同无非也就是产生乐性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时空量度功能不同,特别是产生乐性声波时空量度功能的不同。

笛子、萧、二胡、琵琶、鼓、钢琴、萨克斯,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相对各不相同的,能够产生有自己独特音乐场(频率)的音乐器具而已,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定的独特频率音乐生产场和工厂。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定的,生产乐音的“存在场”

我们今天的哲学人也许不会再轻易去下“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物体”这样的绝对论了,但是,除了时空量度可以相对忽略不计之外,人们即使想要寻找或制造出在形式、内在结构、质、量的物参量方面完全一致的两个事物出来,那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一般就是可以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物体运动所能生成的声波往往都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即使电子手段的模仿也难以做到完全一致)。这恰恰给原创派的音乐家提供了巨大的音乐原创舞台。譬如我们中国的谭盾有一次用水来进行音乐表现,那次他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什么是“大师”?有这种能力的人也许就能够成长为“大师”。

C、顺便再提及一下音乐创作。

从波的相对参照标意义上来看,创作音乐的原创音乐家们要想互相之间有所不同,他无非也就只能在乐波的频率、振幅、时空量度、单一或复杂频率、振幅、时空量度“乐波”的复杂化构造组合形式这几大项里面努力奋斗,没有其它的可能性。

譬如当代中国的流行歌曲: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流行歌曲大行其道的时代(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么我们这个世代就是“歌曲影视和小说”共荣了,其中歌曲特别的昌盛显著。)。不过我们都要明白,流行歌曲它本身也是一种产品,既然是一种产品,它也一定是一种合力运动的产物。流行歌曲一般包括歌词和曲两种合力因素。很显然,一首极品的流行歌曲必然就是极品的歌词与极品的曲两种参数合力运动的产物。没有好的歌词,曲调又不好,这一定是一首等外品的歌曲,垃圾歌曲;如果歌词与曲调都比较平庸,那么这只能是一首三流的歌曲;单是歌词写的好或歌曲谱的好,那么这大概能算是一首二流模样的歌曲了;好歌词、好曲,两者和谐相配在一起,出来的歌曲应该能是一流的。一首一流的歌曲,如果能再有一个一流歌手来唱它,必定会演绎和展现为一首能广泛征服人心的极品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的原创只能在歌词与歌曲这两大参数方面努力奋斗,没有其它的可能性。而流行歌曲的红盛只能在歌词、歌曲与歌手这三大参数方面(传播学则是另外的。)努力奋斗,没有其它的可能性。

在将来的人类社会历史时空当中,希望abc三小条对人们的乐器发明和音乐原创能够有所启发。

②、音乐欣赏。

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可以用来欣赏,有欣赏价值。这种欣赏是广义的欣赏。这种欣赏包括作者自己欣赏和给他人欣赏。

音乐欣赏对于人来说,本质上就是特定“乐曲”的“乐波”震荡人的“乐波”接受器系统(譬如耳朵神经系统),使人神经系统之中产生相应的神经电,这个神经电传输到神经中枢进行解读,产生回应性的神经系统电讯,这种神经系统电讯会使人整个身体或身体中的血气发生相应的系统脉动(潮动),最后就得到一定的所谓“音乐心情”。【2】

我相信,不同的生命存在,其“乐波”接收、接受的频率和振幅范围都应有所不同,我更相信,不同的人,其音乐欣赏的状况能力也一定是各有区别的。

那么到底都有哪一些比较明显的因素影响人音乐欣赏的状况能力呢?

我们觉得大概有这样的一些:

A、音乐欣赏者自然身体和生理的健康状况。

接收、接受音乐的身体和生理系统健康的人与接收、接受音乐的身体和生理系统本身就不健康,就有缺陷的人,其音乐欣赏的状况能力断然是不一样的。自然身体和生理健康的人,无论是否能够准确而高水平地欣赏某一音乐,但是他起码可以准确无误地接收音乐。耳聋的人,其音乐欣赏的状况能力基本上可以认为是零。

B、人音乐基本的素质训练状况也是影响人音乐欣赏状况能力的一大基本因素。

没有受过音乐基本素质训练的与受过音乐基本素质训练的,受过肤浅音乐基本素质训练的与受过高层音乐基本素质训练的,他们这样的人在欣赏同一音乐的时候其能力是不一样的。

另外,是否受过某种专业乐理(某种乐器的、某种类型音乐的、……)训练的,是否就某个特定乐曲的专门欣赏而接受过专门训导的,都极其影响一个人具体音乐欣赏的状况能力。

C、具体而特定的内在心里心情状况与外在音乐欣赏环境状况都系统地影响人的音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