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艺术理论论文>翻唱应保留和体现原作中的内在生命力(一)

翻唱应保留和体现原作中的内在生命力(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翻唱”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式各样的晚会上和一些歌手的专辑中。这些被翻唱的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较之原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好的改变会进一步发挥歌曲的特点,为歌曲注入新的生命力;可是有的改变却把歌曲原来所表现的真正内涵和精华唱没了,这样的翻唱将会影响歌曲的艺术传承。因此翻唱经典作品既要注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又要注意保留原歌曲所蕴含的内在精华和生命力。

  关 键 词:翻唱 《红梅赞》 历史内涵 革命歌曲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电视里传来又轻、又软、又嗲的歌声。只见某电视台的一台晚会上,某合唱组合中的四个漂亮女孩,身穿当下最时尚的服装,在台上又扭又跳,唱起了民族歌剧《江姐》中的著名选段《红梅赞》。
  随着社会的发展,“翻唱”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式各样的晚会上和一些歌手的专辑中,而且“翻唱”的体裁广泛,包括一些经久不衰的民歌、革命歌曲,以及早期的校园民谣,这些被翻唱的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较之原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中国的近现代歌曲发展了这么多年,因其内在的历史主题得以流传至今,受到大家的喜爱,并以翻唱的形式对歌曲加工与处理。好的处理会进一步发挥革命歌曲的特点,为革命歌曲注入新的生命力;可是有的翻唱却把革命歌曲原来所表现的真正内涵唱没了,把原来的精华唱没了,这样的翻唱也可称为是时代的进步吗?《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是一部反映革命志士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定的信念,而且包含革命激情的作品。但是,这个合唱组合的翻唱,却严重地破坏了作品原有的内涵,脱离了作品原有的时代性与真实性。
  首先,翻唱中采用的音乐风格脱离了作品原有的时代精神。歌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上世纪60年代首演于北京并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剧。剧中描写的是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党员江姐被捕,但她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慷慨高歌,从容就义。《红梅赞》这首歌曲就是江姐在就义前所唱,为全剧的主旋律。其音乐以四川民歌为基础,唱的是梅花,实际是在赞美江姐,讴歌了英烈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斗争中冶炼出来的、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梅花精神,至今广为流传,成为激励了几代人的文艺佳作。而这个合唱组合的翻唱,演唱者却用当今流行乐坛上最时兴的“情歌式”唱法,即舒缓的节奏加上又软、又嗲的声音,与原唱中女主角演唱的刚劲有力的声音以及高潮迭起的伴奏形成鲜明对比,将原作中饱满充沛的激情削弱,从而失去了当年这首曲子得以经久不衰的最重要原因——内涵丰富的历史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