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银行管理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一)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会计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将摆在突出的位置。针对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的主要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管理: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健全会计内控制度体系;以风险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为重点,完善会计风险控制流程;以改革考评考核办法为契机,提升会计内控风险管理水平;以人员管理为根本,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其中,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涉及会计业务管理与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银行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会计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将摆在突出的位置。
  
  一、目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现状及主要风险
  1.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关键风险点失控。一是对重要环节和重点业务控制不足,风险和隐患难以排除。二是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监控不力,案件隐患时刻存在。三是有效对账不足。主要是对账管理不规范,有针对性的“突击对账”力度不够。
  2.会计岗位制约执行乏力,授权管理流于形式。一是会计岗位制约的效力不足,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二是未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授权批准的程序,使一些会计人员在执行授权制度时,没有严格按照先审查后授权的要求,形成违规授权,使授权管理制度难以取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一是会计主管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到位,工作质量下降,同时未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致使会计主管的工作缺乏主动性。二是业务操作不规范,屡查屡犯现象较多。一些会计人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精通全面业务和熟悉新业务的人少,有的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标准或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意识,操作行为不规范。三是重点岗位强制休假、轮岗制度尚未有效执行。有的基层营业单位重要岗位人员长时间未进行轮换,有的强制休假也只是流于形式,使得某些长期积累的违规或案件没得到及时发现和堵截,加之对基层人员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员排查力度不够,形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4.系统对部分会计业务有效控制不足,产生系统风险。由于业务操作系统对有些风险点业务自动控制覆盖面不全,增大了“人控”的难度。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的操作平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系统的疏漏和技术支持的相对不足,产生操作风险的危害性加大。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部门岗位职责定位不清,会计内控监督乏力。基层行会计部门的管理者既要负责日常会计管理工作,又要负责会计业务的风险监督,这不仅导致本行行政领导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及独立性,甚至某些基层行会受本部门小集体利益的驱使,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使制度、法规、监督措施形同虚设,久而久之使会计工作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差。
  2.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一是部分单位领导更多注重业务扩张和客户需求,相对忽视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一味地为了目标任务的完成,单纯地追求业务指标,在效率和内控的选择上普遍存在效率偏好而不是内控优先。二是未将会计内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业绩考评和绩效考核中。业绩考评往往只停留在对存贷款增长比例、不良资产的下降幅度和清收比例、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比例上,而未对会计内控风险管理质量进行量化,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
  3.重事后检查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管。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部分行领导和会计管理部门看重的往往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件的控制措施则关注较少。二是重会计操作人员管理,轻管理层管理人员管理。三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往往是为查案而查案,很少研究案件发生暴露的一些共性问题,从而造成手段并不高明的同类案件屡次发生。
  4.会计监管人员素质不高,制约了会计内控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会计电算化和金融业务创新的不断扩展,对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会计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会计监督人员大多专业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对新业务操作把握不准,会计监督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在会计监管实务中缺乏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没有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性强的风险管理方法。
  5.员工培训不到位,柜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是部分员工长期得不到培训,加之自学的自觉性不强,导致业务素质相对偏低,工作质量不高,会计人员队伍缺乏足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与新的会计管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对会计职业的责任感不强。部分基层员工反映,长期缺乏领导关心,责任多、利益少,要求多、关心少,责权利不对等。三是道德风险隐患大。一些单位员工长期缺乏职业道德教育,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归属感不强,存在道德风险隐患,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时,案件隐患加大。
  
  三、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一)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健全会计内控制度体系
  1.设计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商业银行应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三个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设置,其中会计内部监督系统应当分层次建立,在基层营业机构应当建立实时控制的事中监督系统,在上级会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针对基层柜台业务的事后监督机制,并建立各项会计业务风险评价、会计内控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
  2.全面梳理和整合各项会计规章制度,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针对会计规章制度多、新制度又不断出台的情况,为保持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要从管理、监督、操作三个层面,将柜面业务流程从繁多的制度中提炼出来,对各项业务环节标明注意事项和进行风险提示。同时,按内控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在系统整合业务规章的基础上,优化业务制度的运作方式,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的制度文件框架,为实现经营管理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奠定基础。要对新制度的出台实施动态更新。随着新业务品种不断推出和对现有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有的旧规章制度已不再适应新业务和新规则的要求,必须对规章制度进行不断补充、更新、完善。
  3.正确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是领导干部要成为制度执行的表率。不能以拓展业务和营销客户为由授意或准允下属在办理业务时违规操作,只有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制度至上的意识,真正做到依法、按章办事,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二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办理业务时都应以制度加以约束,要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置于制度监控之下,以规章制度来指挥、控制各项业务的运行。三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导上级行的精神,及时反馈下级行的执行情况和制度执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