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银行管理论文>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分析(一)

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文中介绍了我国区域性银行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并对其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即资本金不足、缺少从事信用卡业务的人才、产品功能单一、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得不到卡组织的有效支持等。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机构 信用卡 实施策略
  
  一、我国区域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自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经过最初的市场培育阶段后,迎来了迅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9976万张,较2006年增长69.65%,用户规模为3177万,同比增长54.22%。基于银行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强,用卡环境的不断完善,社会群体对信用卡的认知度的增强,便利支付、还款渠道的拓展,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加强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中国信用卡用户量有望达到4500万,信用卡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4千万张。在信用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内发卡机构大量增加,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截至2007年10月末,中国信用卡发卡机构达15家,信用卡发卡量已超过5000万张。在我国信用卡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我国区域性银行机构(以下简称“区域机构”)的信用卡业务却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区域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5类金融机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的数量大量增加,这为区域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信用卡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区域性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制约。近年来,区域机构发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突出地显示出资本金不足、从事信用卡业务的专门人才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社会对其信用产品认同度低、营业网点少客户资源相对较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例、流动性等方面也不能完全符合开办信用卡业务的要求,这些因素都成为其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瓶颈”。 此外,由于业务规模等原因,致使区域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和技术方面往往得不到卡组织的有效支持。区域机构的信用卡业务与四大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相比,其市场占有比例仍然很低。
  二、我国区域性银行机构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实施策略
  1.依托银联体系,降低发卡成本
  首先,中国银联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新型电子支付服务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区域机构可以为其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支付服务,弥补其网点不足的缺陷。其次,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发卡数据处理外包、主机托管和灾难备份等业务,以减少信用卡发卡系统投入,降低发卡成本。目前,国内已有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宁波商业银行等几十家银行,通过第三方服务解决了信用卡发卡系统一次性投入过高的问题,有效降低了信用卡经营成本。再次,同地方政府、其他区域机构、企业发行联名卡,将成为区域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区域机构应加强与相关方面的业务合作,并借助中国银联自身的各类资源,努力促成上述合作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