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银行管理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分析(一)

我国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分析(一)

详细内容

商业银行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不仅是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国际化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市场、客户的本外币一体化的金融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和努力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经营,这是加快发展、积极应对国内外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商业银行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的制约因素
  商业银行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推进本外币一体经营的难度,延缓了一体化进程。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看,主要制约因素有:
  1.本外币业务发展不平衡的制约。由于历史的和长期经营战略定位等原因,大部分商业银行偏重于本币业务发展,外币业务在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小、市场份额低,如某商业银行外汇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不到,外币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不到。从机构功能上看,只有一部分营业机构获准办理多项外汇业务,而大部分外汇经营机构功能不全。从产品和服务创新进度看,本外币一体化产品短缺或营销缓慢,外汇业务创新相对滞后,如福费廷、保理、代客外汇期权交易、远期结售汇等业务占比很小,发展较慢。从地域上看,外汇业务主要集中在沿海行,山区行本外币业务发展不平衡问题更是突出。显然,在本币、外币业务发展差距明显、悬殊较大的基点上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实现本外币业务同步协调发展有较大的难度。
  2.外汇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足。多数基层商业银行只是把外汇业务作为辅助性业务,没有开拓业务的专门营销人员。相当部分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不懂或不熟悉外汇业务,囿于外汇业务风险,往往回避外汇产品的营销,四是后台支持和监督人员不足。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本外币两套账务系统分设,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两套会计人员平行运作难免存在信息不对称,难以适应本外币一体化会计核算“二合一”的要求。审计人员也受外汇业务知识短缺限制,对外汇业务审计检查停留在表面的多,难以及时发现深层问题,并进行有效风险防范。
  3.本外币业务营销机制不健全的制约。一是在目前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改革进程中,有的基层行外汇业务管理职责并没有得到真正全面落实,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之间协作不够,尤其是部门之间有时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难以形成营销合力;外汇机构岗位职能设置难以到位,个别经办行连起码的独立岗位设置都无法保障;由于改革对外汇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更加剧了人才紧缺的矛盾。二是业务制度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市场、客户需求。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外汇业务营销考核机制。有些商业银行虽然对本外币业务制定了综合考评办法,但由于外币业务在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太小,客观上减弱了对外汇业务的激励促进作用。同时,对外汇业务的专项考核力度不够,外汇人员收入与其经营业绩、业务量不相匹配,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由于营销体制机制上的缺陷,降低了外汇业务营销效果。四是科技手段滞后的制约。一是目前有相当部分商业银行的操作系统不能有效地支持银行办理全部本外币业务。各项业务分属于不同核算系统,难以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综合业务系统也难以对所有本外币业务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集中的处理,影响了经营信息及时、高效、准确地反映和传递,不利于经营管理决策效率的提高。
  二、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经营的对策
  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必须实施“银行再造”策略,实现整体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实行面向市场的原则。要按照市场发展趋势,全面整合内部各种资源要素,逐步具备并提高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运用境内和境外两种资源、服务境内和境外两种客户、经营本币和外币两种业务的综合经营能力。
  2.要坚持严格控制风险。针对外汇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特殊性,既要注意防范和控制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也要注意防范一体化过程中的市场、客户、政策和技术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