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趣教育(一)
详细内容
关键字:小学英语教学 情趣教育
情趣教育实质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去创造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能的开发和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我校近年来,以情趣教育理论作指导、从激发儿童情趣着手,对小学英语情趣教育的内涵、原则、模式、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戏剧、游戏、体态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操作研究,形成了富有情趣特色的小学英语教育的新模式。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情趣的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是说人不仅知道学习有益,而且还要为之爱好而学习;这还不够,还要将学习成为最快乐之事,情趣投入,达到迷恋于学习的程度。他在教学中,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自己做到好学善问,“学而不厌”;而且,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他讲学之地,弦歌不绝。他用音乐来引发兴趣,涵养学生情操,得到学生的爱戴。他的学生多达三千,精通六艺的贤达弟子也有七十二人。他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重视教学中的情趣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它所处的地位也显得愈来愈重要。
教学中要重视情爱、情意和情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他们,与他们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让学生体验学习上的满意感。教学的作用在于教学生自己去学,乐意去学,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使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情趣教育内涵的理解
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对学生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教师要给予肯定、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有趣的迷恋性活动。这种教育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对学习迷恋,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对学生、对学科、对教育工作产生爱恋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情趣教育不只是一种教学技巧上的追求,而是师生精神上的提升。因此,情趣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精神生命的活动。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认识、分享和对未知世界的开拓。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好奇心、惊异感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而持久,他们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迅速提高,这一切会给整个小学英语教学带来动力和享用的功能。
三、小学英语情趣教育原则
根据国内外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趣教育原则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六条,即愉快性、活动性、游戏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差异性。
(一)愉快性原则
如何使儿童愉快地学习外语呢?
首先,要求教师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将儿童潜在的需要和兴趣激发起来。称赞英语学得好的学生,表扬他们学习上的优点,学生自然愿意学得更好。对于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以使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其次,教学要形象、直观。德国教育学家弟斯多惠针对教学的死板和干巴巴的讲述,他再三呼吁:“任何教学必须要直观的,直观的!”直观是遵循人类心智发展的顺序。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更要形象、具体和直观,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再次,教学要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从中得到快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学内容难易和进度快慢均要适中,使学生学有所获,又不过度加重其学习负担,使他们感到快意。
(二)活动性原则
学习英语应在儿童的交往活动中进行。让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交流,既可以提高语言交往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兴趣。
这里的活动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指儿童自身的活动;二是儿童与他人的合作活动。英语学习,不仅帮助学生用英语去认知各种事物的名称,而且更要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中,提高语言交往的水平。过去的“哑巴外语”和“聋子外语”的弊端就在于活动太少、交往太少、互动太少。
(三)游戏性原则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儿童时期的游戏对于儿童的未来成长具有雏形、模拟、预演的作用,而且是自动、自主、创造性活动,对于儿童的创造能力培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坚持游戏原则,使儿童在自由、愉快、活泼、充满情趣和幻想的教学中得到完满的发展,是父母和教师的重要责任。
(四)自主性原则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现在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主体的情感因素是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学习语言是学习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个人尊严、自信和个性差异等众多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无论在备课、在课堂教学、在课后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都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应,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安排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并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成败,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
(五)开放性原则
传统教学形式太严格、呆板,教材、教师、教室、教学座次等都是别人规定的、固定化的,这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及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习英语也应当放在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加以研究。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实行开放性教学,不仅要在课内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无拘无束,人人争着开口发言、活跃思想、丰富想象。而且,还要十分重视英语课外活动,这些活动组织得好,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和社会交往的范围,培养学生自主、自律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六)差异性原则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非常突出。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比一般同学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对于在学习上有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放低要求,逐步提高,使他看到自己的能力、潜力和成功,逐步提高信心;对基础较差和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要帮助补基础,以多鼓励为主;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要以从严、从高、从紧的方式为主。总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对症下药、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效。
四、小学英语情趣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趣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交往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具体要求和基本途径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小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奇情景。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短浅、单一,容易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浅近、单一、短小的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英语课上学得的不仅是两三个单词或一小段对话,而是一些能在许多场合中用得上的富有生气的语言材料。
2.增加内容,扩大知识面。针对学生好学的心理,我们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如:“三L”(《Look,Listenand Learn》)课本的第一、第二册等。这些语言材料的补充,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语汇,很受学生的欢迎。
3.注意新旧知识的串联,做到以旧引新,以新温旧。教师必须悉心钻研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对学生已学的和要学的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这样,温习旧课时能为新课作伏笔,教授新课时能将旧课很好地复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就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滚雪球似的成正比例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以满足小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1.设计比赛性的游戏。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我们经常在课堂活动的游戏中加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模仿性游戏操作时就让学生赛一赛谁是最佳模仿者,谁是最佳模仿搭档;在练习礼貌用语时,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在巩固新授内容时,设计各种擂台赛;在单元复习时,设计各种活动,评出黄莺奖、鹦鹉奖,获奖多者可免去口试;等等。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