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英语教学论文>重视儿童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一)

重视儿童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澄清了代写论文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在儿童语言教学中的模糊认识,指出文化因素在儿童语言教学中十分重要,并通过大量事例,建议在语言教学中输入文化知识,使孩子们具备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儿童 外语教学 文化输入 交际能力
  
  近十年来,交际法教学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较之语法教学法,它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强调语用能力的培养。成人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训练语言的交际能力,培养交际型人才。但是,在儿童外语教学中它却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幼儿园乃至小学外语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文化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掌握准确的发音、丰富的词汇和正确的语法知识)相比,后者更重要;二是认为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难道因为儿童需要加强语言知识训练,就可以忽视或取消文化知识教学吗?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之中”,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该民族的文化;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可见,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反之,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其文化。因此,儿童外语教学既要教授语言知识,也要传授文化知识。
  
  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
  
  随着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认识到语言是一种交际性工具,培养交际能力才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交际能力”就是使学习者在交流中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语。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更应传授语用知识,把学习和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交际能力。较之语言知识的传授,交际能力的培养可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但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比较文化差异,不断给学生刺激,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儿童的外语教学虽然内容简单,但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因此同样不能缺少文化知识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