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英语教学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一)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一)

详细内容

  【摘 要】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课堂的导入,是课文教学的前奏。鉴于目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和文化教学欠缺的现状,英语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导入方式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文 文化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而文化导入是课堂导入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都曾对导入艺术进行过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Turney等人在Sydney Micro Skills一书中提出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Roger Gower及Steve Walters(1983)研究了在教学技巧中“Starting the lesson”时应采取的多种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策略谈点看法。
  
  一、文化导入的研究情况
  
  围绕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从属(language teaching with cultural dimension);并行(culture teaching as a parallel to language teaching);融入(culture teaching as an integral part of language teaching)。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不能保证学生在目的语文化氛围下恰当地使用英语。林汝昌先生(1996)提出文化导入分三层推进的文化教学思想:(1)讲授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知识,消除外语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重点是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2)根据每篇课文或每册书的内容,较系统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3)导入更广泛的文化内容,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哲学传统。曹文(1998)提出文化教学存在两个层次,即文化知识(culture knowledge)层和文化理解(culture understanding)层以及连接这两个层次的文化意识(culture awareness),主张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文化教学必须超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
  
  二、文化导入方法浅探
  
  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为切入点,采用多元化、有吸引力的文化导入方式,为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在文化教学中应注意双语文化的渗透
  我国英语界已逐步认识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目的语本身的习得和认识,而对文化很少提及。虽然外语学习者最需要掌握的是语言,但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全然抛弃中西方文化,就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使跨文化交际出现文化鸿沟。
  对于一些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课文,教师可查找资料,以介绍课文背景或比较中西方文化为切入口,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一些语言,文化的常识及差异,将语言的习得与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如在《新编实用英语》中有两篇文章“Eating in Canada”及“Toledo: A Problem of Menus”中谈到西方饮食,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给学生讲一些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知识。而《新编》第二册第七单元的课文Visiting the Gateway Arch(《参观大通道拱门》),可以结合大拱门的由来,美国杰弗逊总统西部扩张运动这段历史来进行导入,这样既完成了教学,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