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英语教学论文>从认知、语境角度获取翻译的最佳关联性(一)

从认知、语境角度获取翻译的最佳关联性(一)

详细内容

【摘 要】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关联理论”。此理论是建立在人类认知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们的学生Ernst August Gutt又把此理论应用于翻译活动上,并提出关联翻译理论。此理论不同于以往翻译界中种种理论,诸如“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等等,给人以一种新的面貌。本文拟就认知、关联与翻译三
者的关系及翻译中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的三元关系通过语境来探讨翻译的最佳关联性。
【关键词】认 知;关联理论;翻译


一、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认知,就是“转换、分析、加工、存贮、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强调较高级心理过程的重要性,诸如态度,信念,知觉,记忆,学习,思维和语言等。而认知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知识的习得和使用,它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是有目的的,可以控制的。

认知与语言密不可分:认知发展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的发展。语言是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只有认知了的事物才能用语言表达,语言的产生对能力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语言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思维和认知新事物。

把认知与语言使用联系起来,则不仅需要考虑语言规则,还要考虑语言交际,语言策略的问题。而语言交际实际上是借助于语言手段进行的认知活动,交际双方是认知活动的主体,通过言语表达的交际内容是认知活动的对象。在语言交际这种认知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交际人所具有的认知心理状态,也就是人的认知能力。它由人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

然而,在语言使用中,不仅要考虑语境的问题,还要考虑语言使用者在处理信息时所付出的认知努力。但认知努力加倍投入,并不等于能加倍地获取信息。因此,语言使用者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推导“足够”和“相关”的信息和此间所需支出的“努力”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以获得值得受话人做出一定量努力的足够语境效果,而这种效果不一定是最大语境效果。

二、关联理论

人类认知的基本事实之一,是人类只对那些具有足够关联性的现象给予关注,表达和处理。就语言交际而论,言者通过话语行为表示他所提供的信息与听者有某种关联,即话语信息会与听者现有的关于世界的假设发生某种相互作用。而认知科学也告诉我们,人们认知事物时总是遵循一个基本规律,即以相关的认知环境为出发点,来认知新事物,增加新信息。Sperber和Wilson据此提出了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总是力图花最少的力气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因此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最相关的信息上。所谓“相关”者,指的是新旧信息组合在一起,构成推理的前提,以获得更多新信息。Sperber 和Wilson把交际过程解释为示意――推理通讯(ostensive-inferential munication)的过程。说话人示意,而听话人则推理。但大家必须遵守相关原则。听者要取得最大程度的相关,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语境。Sperber和Wilson称之为认知环境。这是因为人们虽处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中交际,他们的感知能力、推理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仍是不同的,所以建立的心理表征也会有所不同,这都与认知有关。

三、认知、关联理论与翻译

翻译是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活动,但并非为一种简单的行为。事实上,翻译是一种三元关系,它涉及到原作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对象。作者是信息的发出者,读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译者则是以译文为载体向读者传达信息的传递者,译者既要忠实于原作者,又要服务于译文读者。他所进行的翻译活动同样也是一个推理过程。译者面对许许多多的可供选择的翻译对等物(translation equivalents)究竟选定哪一个,需要考虑众多因素,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的斟酌与决策的过程。

由此得知,认知能力,语境关联和翻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它们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了呢?换句话说,认知,关联理论带给翻译哪些启示呢?

关联论从能力而不是从行为的角度看待交际,认为人类得以交际的大脑机制中最为关键的是根据人们行为进行推理的能力。而翻译就是一个双重推理过程,译者进行翻译时,不仅需要考虑语言因素,还需考虑其它各种因素,以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译者就要准确理解原文,因而,必须重视原文的语境。话语的语境是用以解释该话语的一系列前提。“语境是个心理结构,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一个分集”,即“关于世界假设的一部分”。那么,欲使交际成功,关键的问题便是听者如何从自己的认知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全部假设里面设法选出切合实际的,言者试图传达的那些假设。并且一个话语片断,只有当它能够产生语境效果时,它才构成相关。同时相关又有程度之分,而相关程度与语境效果成正比,语境效果越大,相关程度越高。但听者需要的并不是最大的关联性,而是最佳关联性,即以最低的努力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由此一来,任何话语解释都必须符合下面这条关联原则:任一推理交际行为都必须确保其最佳关联性。翻译就是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文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从而取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这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力争达到的目标。

为了能找到这个最佳关联,译者要根据语境从原文中推导出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即他想向读者传达的意思。这时,译者仅从语义上推理是不够的,他还要把语义发出的各种假设信息与语境解释推理结合起来。并且,话语虽然可能引起诸多解释,但它们所具有的关联性却不尽相同。比如Mike说了一句话Jack is really a good friend.一般被认为他在赞赏Jack. 但如果他是在Jack做了有失朋友义气的事而说的,则不难理解他是说Jack太不够朋友了。那在翻译时就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原话的语境含义,而不能只从语义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