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法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界的“语言”。机械制图课主要学习相关的内容,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大,很难熟练的掌握。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学好这门课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法 探讨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直接影响,同时与生产实践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这门课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内容太抽象,很难较好的去掌握。这也给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带来了麻烦。因此,探讨其教法有很大的必要性,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有效利用客观环境,进行启发授课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讲解中如何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利用好此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投影基础和几何元素的投影图是整个课程的基础,但入门较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投影体系,难以在头脑中勾画出点、线、面、体等各种基本几何元素在空间的形状和位置,更不用说将想象出的空间位置经过变换后在平面上画三视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按照常规教学方式使用模型、挂图外,我还利用太阳、物体(人体)、影子等学生常见、易接受的形体,建立一般的光源、物体与投影的概念;利用教室墙面、地面建立空间投影体系;以桌面、粉笔盒、课本、三角板、铅笔盒等作为各类的几何元素,启发并教会学生如何在教室这个空间投影体系中模拟摆出各种不同几何元素的位置,再观察假设投影后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缩短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做出结论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围绕本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如在进行重点内容“组合体视图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及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出难点(分析图框)、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型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地讲授教学内容,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施教能力,同时也是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