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主体式教学模式”对幼师专业声乐课学习的影响(一)

“主体式教学模式”对幼师专业声乐课学习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摘要]通过合理运用“主体式教学模式”,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作者从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确立主动学习意识。二是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奠定主体意识。三是学、练结合,增强主体意识。四是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升主体意识。
  [关键词]主体式教学模式 幼师专业 声乐课
  
  翻开现在的声乐课本,还是那几个内容:《美声初级、中级、高级曲目》、《民族初级、中级、高级曲目》、《通俗初级、中级、高级曲目》等。如何将这些看似陈旧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运用“主体式教学模式”,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确立主动学习意识
  1.运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教学手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上好一堂声乐课的良好开端。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唱新歌时,有一节课讲《又唱浏阳河》,我举的例子是通俗版本范唱。首先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是相当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能从业余文化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练习。通过这堂他们都比较有学习欲望的课,学生们学到不少知识,不但知道了什么是通俗唱法,美声风格唱法等,学习和掌握了这些唱法风格基本形式和规律。更了解到这些看似普通的歌唱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唱法风格可以表达出歌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家演唱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歌者表情达意的巧妙之处。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的。比如学唱《孤独的牧羊人》,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电影《音乐之声》,学生们看到电影中欧洲美丽的风土人情,还被配上了动听的音乐,又有另外一种享受的乐趣。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
  《孤独的牧羊人》一课中,为了避免单一的教与学,我提议进行混声合唱。请学生自愿组成两组,每组8人。另外请一个学生做指挥。两组之间相互竞争,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同时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