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浅谈初中物理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一)

浅谈初中物理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一)

详细内容

【摘要】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新教材、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物理的忧虑,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有必要明确教学目的,改变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习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兴趣挂钩,因此在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初中物理的有效学习
新教材在结构编排上体现了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构建,这无疑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性学习内容中,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上学生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那么听课的效率无疑是最高的。由于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许多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偏远的山区,学生的见识少,认知水平较低,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在新教材中,考虑到如何针对较大面积的后进生来进行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性、自觉性、持久性,使学习物理、学好物理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有效的学和有效的教的目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由于初中生具有好奇探究的心理,起初大多是怀着好奇来听物理课的,所以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这种好奇转变成爱好,再把这种爱好转变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之自觉、持久,这对于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极有帮助。新课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在引入时都要注重一点,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这样对后面的教学就能轻易驾驭,这对调动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2.以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教师要利用实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体会到物理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可用生鸡蛋代替钢球置于硬纸片上,将惯性演示仪换成玻璃杯,杯中放一些碎纸屑,然后用一根钢尺猛击硬纸片,在击打之前问学生鸡蛋将如何运动?而实验结果往往会出乎学生的意料,当钢尺猛击纸板之后,纸板弹了出去,而鸡蛋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由于失去支持而掉在杯子里。
这时学生会满怀疑问,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