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加强环保教育(一)
详细内容
我国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此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水平。
一、环保是当今社会的紧迫任务
新世纪,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和进步。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开发不合理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的道路,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一般地说,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方面的综合协调。这就是说,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二、环境保护需要打“持久战”
我国一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本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在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持续发展列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两大战略之一。可见,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届全国环保座谈会上指出,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保护环境工作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概括地说:1.坚持节约各种资源;2.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3.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4.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5.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五点中哪一点都离不开生物科学;生物教学在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观教育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