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调查及分析(一)
详细内容
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就像参加运动会一样,在省里第一,到国家可能没有取上名次,到世界就更别提了。因此,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难度系数不一样了,在小学可以得双百,在初中得双百就难了,到高中就更难。从初中到高中,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
一、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1.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些学生还在回忆初中生活或体味成功的喜悦,没有很快融入新集体,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他们在初中,尤其是初三时,已经把学习的弓拉得很满,现在有一种疲倦的感觉,他们正在愣神,思想松懈。等到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才意识到自己落后了,需要赶紧努力。
2.学习方式不适应。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就拿数学来说吧,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因此,一时间还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高中生和初中生不一样,教科书内容转向了,而学生还没有一下子转过来。
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心理上、感觉上的因素在起作用
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高一的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他们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教师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重点,一旦学不好便会如何、如何的言论。以期望引起学生的重视,孰不知这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倘若学不好便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又如部分老师在讲解习题时往往对之点评,有时会说:这题很简单,我想同学们能解决。而在学生问问题时又说“这么容易的题怎么能不会”,此时,即使老师能坐下来讲解,大多数学生无论懂与不懂也只有点头的份儿,以后更不要说再去问老师习题了。教师在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的提问以及课下的辅导等方面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刺痛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上进心。
二、克服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如何,严重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的优劣。
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
制订计划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推动学生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计划不可过高,它应是台阶式的逐步提升。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发现重点,难点,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会把问题有针对性地放在课堂上解决。